【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5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瑪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6:44: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瑪瑙

 

由纖維狀二氧化矽(SiO2)隱晶質晶體組成的岩石,具有不同顏色形成的同心帶狀紋路。

 

一般通稱為玉髓(chalcedony),紅色的稱為肉紅玉髓或紅玉髓(carnelian),具有明顯層狀顏色帶的稱為瑪瑙。

 

臺灣東部海岸山脈的都巒山集塊岩中,產出含有銅離子的藍色玉髓,俗稱「臺灣藍寶」;

 

新竹頭前溪流域也曾發現少量瑪瑙。

 

在臺灣地區出土與傳世的「瑪瑙」珠,都是顏色橙紅到紅色的紅玉髓。

 

紅玉髓珠是臺灣各族原住民十分喜愛的裝飾品,元代汪大淵撰寫的《島夷志略》,記載元朝末年與「琉球」貿易的物品即有瑪瑙。

 

明末陳第撰寫的〈東番記〉也記載閩南一帶的漢人以瑪瑙、瓷器、布、鹽、銅環等,與臺灣原住民交易鹿製品。

 

從史前時代晚期到歷史時代早期,臺灣沿海平原地區許多遺址都出土紅玉髓珠,並經常與玻璃器共出。

 

年代最早的是十三行文化的多處遺址,三和文化的舊香蘭遺址,以及卑南遺址文化公園地點;

 

臺灣中部番仔園文化、早期歷史時代的許多遺址也有出土。

 

宜蘭淇武蘭遺址上文化層出土長度超過5公分的大型紅玉髓珠,是目前所見體積最大的紅玉髓出土物。

 

臺灣傳世與出土的紅玉髓珠形制多樣,有算盤珠、菱形珠、菱形片狀珠、卵形珠、長角柱狀珠、六角形珠等。

 

類似形制的紅玉髓珠在東南亞許多遺址出現,來源有來自中國、印度等不同說法。

 

2000年西方學者分析泰國出土紅玉髓珠之化學成分,認為在東南亞另有一紅玉髓珠生產中心,因此,臺灣地區出現的紅玉髓珠的來源,尚須進一步分析研究。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9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23:48 , Processed in 0.2499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