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生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6:4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生番

 

清代指稱未經朝廷的教化、未納稅服勞役的原住民。

 

臺灣番民大致可分生番、熟番以及化番,生番熟番之主要差別在於有無接受清廷教化、服徭役與納餉課。

 

介於生番、熟番之間者為化番,或歸化番。

 

生番通常不屬清廷有效管轄,地域上大多分布於中央山脈近山丘陵以上的山區,與中央山脈以東的平原地帶。

 

生番一詞,最早出現在1693年(康熙32年)《康熙實錄》中,福建巡撫卞永譽題報之奏疏內有「諸羅縣所轄大武郡等社土官卓乃等呈有六社生番咸願附籍疏餉」等語。

 

清初文獻,如1697年郁永河撰《裨海紀遊》、1717年周鐘瑄《諸羅縣志》多以生番或野番稱之。

 

在文獻中,生番往往不是記述主體,通常是伴隨著地方動亂、番害或是番社歸化等事件出現。

 

清代生番不負擔帝國臣民的各種義務,被視作化外之民,1871年(同治10年)的琉球漁民被臺灣南部生番所殺,清即以此回覆日本代表,於是日本決定自行出兵。

 

經此一「牡丹社事件」後,清廷改以積極治理番民,取代先前將漢番分隔的消極政策。

 

日治時期以後,以「高砂族」或「蕃族」指涉清代的生番,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山地同胞」、「高山族」、「山胞」稱之,1988年正名為「原住民」。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57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23:47 , Processed in 0.9843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