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臺灣總督府財政政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5:2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臺灣總督府財政政策

 

臺灣總督府以財政獨立為目的而制定的財政政策。

 

日治初期,由於缺乏殖民經驗與政策,前三任臺灣總督又忙於鎮壓島內紛起的武裝抗日,因此,行政與治安支出、龐大的軍費支出,以及為徵稅目的亟待進行的調查事業費用,形成臺灣總督府沉重、可觀的歲出。

 

相較於此,處在農業社會的臺灣,主要歲入為地租(土地稅)與釐金(貨物消費稅)。

 

但受制於隱田過多、土地所有權複雜,以及島內治安未靖、動亂頻仍,商業活動受挫,紊亂的租稅制度有待整理,總督府的歲入有限,財政極度困窘,嚴重的財政赤字全賴日本國庫一般會計提撥「補充金」支應。

 

補充金的提撥原本預定自1896年(明治29年)至1909年,因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僅撥發至1904年為止,而且後兩年不足額撥發,總計補充金提撥9年,總金額高達3億485萬日圓,對於財政並不寬裕的日本中央政府是一項沉重負擔。

 

為減輕國庫財政壓力,並達到臺灣財政自給自足的目標,1897年2月26日制定公布「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法」,4月1日正式實施。

 

臺灣特別會計法有兩大特色,一是殖民地財政的定位,二是不負擔軍事費用。

 

1898年第4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後藤新平任民政局長後,逐步推行以「舊慣溫存」為中心的統治改革與經費節減,並提出「二十年財政獨立計畫」,總督府的財政困境逐漸改善,並將臺灣統治推上軌道。

 

後藤新平8年8個月的任期中,開辦事業公債用以修建縱貫鐵路、興築基隆港;

 

舉行大規模土地、林野調查事業以整理地稅;

 

振興製糖業,開徵砂糖消費稅;

 

整理稅制,實施地方稅;

 

創辦專賣事業等,這些計畫逐一實施後,不但收效極大且影響深遠。

 

1902-1904年中央政府補充金的不足額撥發,顯示臺灣在形式上達到了財政獨立的目的。

 

其中,稅制整理後大幅增加的租稅,以及陸續增辦的專賣事業,更是日後臺灣財政獨立的重要憑藉。

 

1914年(大正3年)砂糖消費稅劃歸日本國庫後,臺灣財政進而達成真正獨立。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75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3:02 , Processed in 0.0790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