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臺灣考古民族學概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5:25: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臺灣考古民族學概觀

 

本書為鹿野忠雄著、1955年宋文薰譯,為臺灣叢書譯文本第二種,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本書內容主要是鹿野忠雄博士著作《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東京,矢島書房發行)第二卷的選譯本。

 

原書第一卷於1946年,第二卷於1952年出版,集著者有關東南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的論文三十九篇而成。

 

原書編者為馬淵東一、瀨川孝吉先生,本書選譯第二卷之第七、第八、第九篇,及該卷所附貝葉教授序文及編者後記。

 

因這三篇不但闡明臺灣先史時代文化及臺灣土著文化的內部關係,且究明其與外部的關係,實可視為著者在台灣研究上所得的成果與總括結論。

 

在本書第一篇〈臺灣考古學概觀〉中,鹿野氏主要的貢獻在把台灣史前遺物分為繩紋陶器、網紋陶器、黑陶、有段石斧、原東山文化、巨石、菲律賓文化等七個文化層。

 

他認為繩紋陶文化層是從亞洲大陸直接傳入臺灣,而非來自島嶼。

 

網紋陶器當是自華中傳入臺灣,而傳及全島。

 

黑陶文化為中國東海的沿海文化,或沿海岸南下傳入臺灣。

 

有段石斧傳入的來源地或為福建。

 

原東山文化約在紀元之前,除青銅器外,還有若干鐵器隨著新石器同時混入。

 

巨石文化與越南尤其柬埔寨有聯繫。

 

第二編〈臺灣土著分類一擬案〉,鹿野氏整理二十年來的研究資料,作了重要的分類介紹。

 

第三編〈臺灣土著之物質文化及其類緣〉,列舉臺灣土著族群的物質文化要素七十三種,並由此向中國大陸區和太平洋島嶼區求其親緣關係,其推論結果顯示台灣土著族群的物質文化要素與中國大陸地區存在較多的親緣關係。

 

鹿野忠雄在本書中發表的若干意見,在今日雖未能完全被接受,但卻為當時在這方面研究上最詳細、系統性且富創造性的論文。

 

如貝葉教授在序中所言,鹿野在動身至北婆羅洲作調查旅行時,曾有預感會死於此次調查中間,於是決心將階段性研究成果、意見、心得與疑問遺留在這些論文中,本書之獨到之見解與重要性無庸贅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03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3:01 , Processed in 0.57811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