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豬撈束Terosaq舊社】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0 13:19: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10:14 編輯

史學●豬撈束Terosaq舊社

 

此社位於屏東縣滿州鄉里德村,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進行台灣原住民舊社遺址調查的計畫(2000)中,推測此社屬排灣族Paridaridao和Palarilarilao群;

 

然而,在中國地理學會張長義教授所主持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計畫(2004)中,卻認為這是屬於清末日初由卑南移入而排灣化的斯卡羅人,排灣族將豬撈束、射馬裡、貓仔、龍鑾稱為斯卡羅四社。

 

豬撈束原意為適於居住之地,目前有兩處石板屋遺址,一為溪仔口遺址,一為佳落水遺址。

 

根據黃士強、陳有貝、顏學誠於1987年所做的調查,溪仔口遺址是一個石板屋舊社型遺址,從佳落水遊樂區入口處沿步道往北走約3.1公里到達溪子口,再北行入山約1.2公里到達遺址地。

 

屬於溪子溪流域,在出風山與豬勞束山之間,海拔高度約一百三十公尺。

 

發現的遺物有石板與石臼,皆用砂岩打製的,石板無疑為房屋的建材,現多已傾倒於地上,且地表為叢林泥土所覆蓋,勘查不易,但推測其來源與南仁山石板岩有關。

 

佳洛水遺址則從佳洛水遊樂區入口處沿步道往北走約1.8公里後,轉向西北進入山區步行約1.2公里即可到達遺址地,旁邊是一無名溪流。

 

此地點在豬勞束山東麓山區,海拔高度約二百三十公尺。

 

發現的遺物有砂岩石板,不少石板至今仍屹立於地上,應為石板屋的遺跡,推測應與南仁山石板屋相似,遺址保存現狀良好,有待進一步調查。

 

豬撈束社還有一口傳歷史。

 

相傳其大頭目潘文杰在日治時期積極爭取學校教育,成為恆春地區最先接受日人教育的原住民部落之一,因此日人為此特別樹立「恆春高砂族教育發祥紀念碑」。

 

這也是滿州最早的行政地理中心。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543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5:45 , Processed in 0.12500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