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10:14 編輯
【史學●豬肚山遺址】
豬肚山遺址行政隸屬於台北縣(註1)新店市(註2)柴埕里,位於新店市(註2)安康路一段和安和路交會口,即及人中學校區所在的山丘上;
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1°30`21",北緯25°58`21",其地形為台北盆地南緣清水山塊侵入台北盆地上的支脈前緣,為新店溪西岸沖積平原上突出的小圓山,形如覆釡,故曰猪肚山(盛清沂1960)。
此遺址為盛清沂、吳瑞基在1959年9月27日所發現,當時盛、吳二位調查外挖子山後遠望安坑溪西岸猪肚山,發現地形良好,乃前往調查,於是發現本遺址。
本遺址地形為一小山丘,山頂海拔約40公尺,高出附近地面約20公尺,山丘東側斜坡弛緩,面積約300公尺,在緩坡接近地面高5~10公尺的100公尺範圍內,皆可看到遺物出土,惟當時未能確定遺址的範圍(盛清沂1960)。
這次的調查採集到石製標本,分別為半磨製大型石鋤、中型石鋤及磨製安山岩有肩長形石鏟等,但並沒有採集到其他遺物的記錄。
此後在1980年黃士強、劉益昌及1990年「台灣地區史前考古資料調查研究計畫」時,皆覆查過此遺址,但並沒有更進一步的資料說明本遺址的內涵。
直到2003年捷運系統安坑線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時,李坤修曾對此遺址是否受捷運系統影響而做過調查,但調查的目的著重在遺址受捷運系統的影響與否,調查後確定此遺址距離捷運系統有300公尺之遠,並不會受捷運系統所影響(李坤修2003)。
2004年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所執行「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七期」時,盧瑞櫻亦調查了此遺址,唯調查當時,遺址所在的山丘頂面及緩坡面已為校舍和道路所覆蓋,遺址可能保存不佳。
雖然歷年來的調查,並沒有直接可以說明本遺址文化內涵的遺物出土,但在出土的石器中,其中有一件為有肩石鏟,此器形一般為圓山文化所特有。
因此,本遺址很可能具有圓山文化的內涵。
至於其他進一步的資料,則有賴日後更詳盡的研究。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5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