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8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貓霧捒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0 13:1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10:13 編輯

史學●貓霧捒圳

 

清代臺中盆地主要的灌溉系統。

 

又稱葫蘆墩圳。

 

清康、雍之際,岸裡、搜捒、烏牛欄、舊社等社土官潘敦仔,以番社土地乏水灌溉、收成不穩為由,委請漢人通事張達京募資開圳。

 

1732年(雍正10年),張達京遂以張振萬為名,邀集陳周文、秦登鑑、廖朝孔、江佑金、姚德心組成「六館業戶」,與岸裡等社土官潘敦仔簽訂合約,由六館出資6,600兩,自樸仔籬口引水,開築埤圳,熟番社則將東南勢旱埔(約今臺中市北屯區平地)割給業戶招佃開墾,永為己業。

 

雙方進一步約定,開成後之圳水分為14份,六館業戶每館各持2分,另保留2份歸番灌溉番田。

 

所開築之水圳,後來被稱為上埤,又稱貓霧捒圳。

 

1733年,張達京復以張振萬之名,於和潘敦仔簽訂「割地換水」契約。

 

由張振萬出銀6,100兩,負責開築水圳,並將十分之二的圳水歸給熟番灌溉番田;

 

番社則將阿河巴庄(約今臺中縣(註1)神岡、大雅鄉(註2)之一部)割給張振萬開墾,立戶陞科,永為己業。

 

所開築之水圳,後來被稱為下埤,又名葫蘆墩圳。

 

1823年(道光3年),陳天來、陳奎、陳漢、陳策、陳薦組成「陳五協」號,共同出資1,600兩,興築下溪洲圳,灌溉面積約為二百甲。

 

1901年(明治34年),臺灣總督府頒布「公共埤圳規則」,凡具公眾利益之水圳皆指定為公共埤圳。

 

臺中地區的上圳、下圳、下溪洲圳,合併為葫蘆墩圳,經過幾次的改修擴大,灌溉面積最高時曾達1萬3,000餘甲。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60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6:01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