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鉀氬定年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0 12:23: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06:45 編輯

史學●鉀氬定年法

 

鉀氬定年法(Potassium-argonDating)鉀在一般岩石及礦物中是很常見的元素,在地殼中含量豐富,重量約佔2.8%。

 

它有兩個主要的同位素鉀—39和鉀—40,但只有鉀—40是具有放射性的。

 

鉀—40中有89%會衰變成鈣—40,其餘則會衰變成氬—40。

 

由於鈣是常見元素無法做估測,因此只有氬—40一方面屬稀有,二方面火成岩形成時由於高溫熔融,原有的氬—40不可能保存下來而會重新累積,因此可以用來斷代,半衰期為13億年。

 

實驗者將岩石熔化,分析計算鉀—40及氬—40的含量,帶入公式即可求出岩石的年齡。

 

由於鉀—40的半衰期長,一般多用於10萬年以上的岩石測年,尤其適合更新世早、中期之年代測定。

 

1930年代末期,C.F.V.Weizsaoker即開始研究大氣中過量的氬—40,發現是由鉀—40捕獲電子衰變而成,應可用來斷代。

 

這個理論雖然出現的早,但一直到1950年代才被認為是可靠的測年法,在W.Gentner等人的改良下,成為地質學十分有用的測年法,至於應用到考古學,則是1960年代以後的事。

 

考古學上第一次使用鉀氬法測年是在東非的奧都威峽谷(OlduvaiGorge),這裡以奧都威文化(OlduvaiCulture)著稱於世,是古人類學非常重要的一環。

 

英國考古學家L.S.Leakey在此研究多年,建立起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層序。

 

由於奧都威峽谷純由火成岩堆積,考古遺址被夾在兩個地曾中間,形成一份火成岩三明治,很適合用鉀氬法測年,因此首次將這種技術引進考古學,學者在此區建立了200萬年的時間標尺,奧都威文化則距今約175萬年。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40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7:4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