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06:33 編輯
【史學●開臺諸臣】
追隨鄭成功東征開臺之文臣。
得以終節而功名顯著者,有陳永華、洪旭、楊英、柯平、蔡政、鄭斌、葉亨、李茂春、楊朝棟9人。
洪旭,字念藎,號九峰,福建同安人。
初為鄭芝龍部將,明末唐王(年號隆武)封忠振伯。
鄭芝龍降清後,輔佐鄭成功舉兵。
老成持重,治軍嚴整,所過之處秋毫無犯,鄭成功倚重之。
1655年(永曆9年)鄭成功承制設六官,任洪旭為戶官;
未幾改任水師右軍,與甘煇等克舟山,招降清臺州府守將馬信。
1658年回廈門,兼理兵官。
同年鄭成功北伐,命洪旭、黃廷、鄭泰守金門、廈門。
1660年清軍犯廈門,率軍大破之。
1661年鄭成功東征臺灣,命洪旭、黃廷輔佐世子鄭經留守廈門。
1662年鄭經與其弟之乳母私通生子,鄭成功兵部楊都事奉命斬鄭經,為洪旭等所拒。
鄭成功逝世後,弟鄭世襲自立於臺灣,洪旭擁鄭經即位於廈門,率師入臺靖亂。
1664年鄭經棄守金、廈,退回臺灣,宿將周全斌、黃廷等降清,洪旭全師護鄭經回臺,並與其婿陳永華安定內部,局勢轉危為安。
1666年因積勞得寒熱症(瘧疾)病逝。
女淑貞,善詞翰,精書判,適陳永華,相處如賓。
永華之為東寧名輔,頗得洪氏之助。
楊英,本籍不詳,1649年以獻策獲重於鄭成功,委職戶科,管軍需。
1655年鄭成功設六官,以楊英為戶都事,仍管軍需。
從政成功征討,北上舟山,入長江,攻金陵,無役不與。
1661隨征臺灣,仍主軍糧,分配得宜,終渡難關,因之得寒熱症,臥病甚久。
1662年病癒,調知天興州,再回任戶都事。
1666年繼洪旭升任戶官,時兼禮官。
後隨鄭經西征,駐廈門,籌措軍需。
1680年隨鄭經返回臺灣,染疾棄世。
著有《先王實錄》。
柯平,福建晉江人。
中衝鎮柯宸樞之子。
1649年,父戰死,柯平以殉難子弟入育冑館。
1655年鄭成功設監紀,命監周全斌軍。
及平臺灣,任天興縣知縣。
1666年調任刑官,此後凡與清朝和議或與耿精忠交聘,皆以柯平為使。
鄭經西征時,隨駐廈門,仍主持交聘事,後隨鄭經退守東寧(臺灣)。
1680年染疾逝世。
蔡政,字拱樞,金門人,以勤敏多才略為鄭成功所倚重,軍前號令多出其手。
1665年任刑部都事,改禮都事,凡有大祭典儀,皆出其手。
鄭成功兵敗南京,遣蔡政入燕京(今北京)議和,清順治帝喜其善應對,賜一品袍褂,命回江南與督撫會商。
蔡政知其必悔,兼程由間道奔返。
後隨軍東征,及平臺灣,改賞勳司。
1662年,黃昭謀擁立鄭世襲,力爭無效,奉鄭成功所遺冠袍赴廈門,擁鄭經發喪、嗣位。
1663年以協理刑官赴日本,索鄭泰存銀未得,返回東寧,改任協理禮官。
1668年卒於東寧。
鄭斌,福建南安人,建國公鄭彩之弟,隆武帝封為鎮南伯。
1650年鄭成功兼併鄭斌兄鄭聯軍時,與鄭彩浮海避之,鄭成功遣人招之,乃率師回廈,全師付鄭成功。
改任文職,後隨鄭成功入臺,任協理禮官。
鄭經立,升禮官,常奉使赴福州等地答聘。
鄭經西征時,鄭斌仍在任。
卒年不詳。
葉亨,本籍不詳。
學識兼長,1655年任承宣知事。
從鄭成功平臺灣,繼祝敬任萬年縣知縣。
1668年鄭經設國學於先師廟,以陳永華為知院,葉亨為國子助教掌院事,繼蔡政為協理禮官。
1669年清朝遣慕天顏來東寧招撫,葉亨奉命佐柯平前往答聘。
李茂春,字正青,福建龍溪人,寓居廈門,鄭成功辟為參軍,與陳永華善。
1664年與諸鄉紳東渡,於府治東南築園而居,號夢蝶園,陳永華為之記。
手植梅竹,日誦佛經,人稱李菩薩。
卒後捨園為寺,即今法華寺。
楊朝棟,原為鄭彩部將,後隨鄭彩歸鄭成功,歷統義武營、右衝鎮,以非福建、浙江出身,為諸將所忌,改武為文。
1661年任協理戎政,議取臺灣,力排眾議贊言東征,鄭成功命督理糧餉。
及設承天府,為首任府尹。
因以小斗散糧,剋減兵糧,軍士譁然,為鄭成功所殺。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