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養身養心論說】
【一、原生論】
人自陰陽五行所化,父精母血所成。
五官百脈皆歸有用,意欲念慮,畢效其能,此萬物之靈也。
然當太極初生之始,不特無精無氣,而並無形無聲,所謂先天也。
至氣凝而精始結,精結而神乃生,神生而氣日足,氣足而精愈固,精固而神更旺於無窮矣。
所以在母懷中,得氣血以養之,胎漸次成形,形漸次鼓氣,氣漸次有知覺運動,胎足後而身出,此先天之後天,後天之先天也。
其兩儀所化之精氣,五行本體所化之脾胃肝肺腎,皮膚精骨髓妙用,所化之喉舌唇牙齒,耳目口鼻心,皆未充實,男必待精液滿,女必待天癸至,然後五臟六腑,毫發孔竅,十二經絡之稟於陰陽五行,父精母血者乃得大成,此謂後天也。
先天固藉後天養,後天又藉天地五行,所生之物養,果能順時而行,處處咸宜,人人皆有古皇之壽。
無如後世天時人事,與上古異。
其中不無氣稟所拘,人欲所蔽,起居不時,飲食不節等弊,故有壽夭強弱之別。
雖死生大數,權由天命,而在生強弱,亦任人為。
在昔古皇先聖,知賦畀有殊,則賢愚各別,不能盡人引之入道,因設針灸砭石湯藥諸法治之。
然醫家有瀉無補,有補無瀉,萬難並行。
以故仙佛家始創為導引服氣之法,亦順天地生成之理而行,以補先後陰陽之不足,其實與儒家之修身養心,醫家之攻散瀉補,名異理通,途殊效同。
條目次第,已詳備於散論總歌及各圖中。
能依準繩,日行一二次,永無間斷,百日後可終身不藥矣。
終身行之不衰,其功效更非淺鮮也。
余淺識竊取,不明後驗,然就現身觀之,甫行一年,老病全失,煙癮斷除,步履殊強,飲食差健,精神氣力較前四十年判若天淵,即此境界,已有仙凡之別。
回憶前之煙酒場中光景,真不啻在孽海魔界中也。
今夢初覺,始悟降衷之由,因HT 筆而識之以自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