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樞】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04:51 | 只看該作者

第八章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


其支者,當曲頰入繫舌本。


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於角。


其病當所過者即支轉筋舌卷,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夏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05:08 | 只看該作者

第九章


手陽明之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上結於肘外,上臑,結於髃。


其支者,繞肩胛,挾脊。


直者,從肩髃上頸。


其支者,上頰,結於頄。


直者,上出手太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


其病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夏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06:37 | 只看該作者

第十章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裏,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脇。


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脇急吐血,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冬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06:58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一章


手心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脇。


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臂。


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07:21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二章


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挾乳裏,結於胸中,循臂,下繫於齊。


其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


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其成伏粱唾血膿者,死不治。


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俛不伸。


焠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鍼,名曰季冬痹也。


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噼。


眥急不能卒視,治皆如右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07:45 | 只看該作者

骨度第十四


第一章


黃帝問於伯高曰:脈度言經脈之長短,何以立之。


伯高曰:先度其骨節之大小廣狹長短,而脈度定矣。


黃帝曰:願聞眾人之度,人長七尺五寸者,其骨節之大小長短各幾何。


伯高曰:頭之大骨,圍二尺六寸,胸圍四尺五寸,腰圍四尺二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08:06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章


髮所覆者,顱至項尺二寸。


髮以下至頤,長一尺。


君子終折結喉以下至缺盆中,長四寸。


缺盆以下至,長九寸。


過則肺大,不滿則肺小。


以下至天樞,長八寸,過則胃大,不及則胃小。


天樞以下至橫骨,長六寸半,過則迴腸廣長,不滿則狹短。


橫骨長六寸半。


橫骨上廉以下以至內輔之上廉,長一尺八寸。


內輔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長三寸半。


內輔下廉下至內踝,長一尺三寸。


內踝以下至地,長三寸。


膝膕以下至跗屬,長一尺六寸。


跗屬以下至地,長三寸。


故骨圍大則太過,小則不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1:10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章


角以下至柱骨,長一尺。


行腋中不見者,長四寸。


腋以下至季脇,長一尺二寸。


季脇以下至髀樞,長六寸。


髀樞以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


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


外踝以下至京骨,長三寸。


京骨以下至地,長一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1:26 | 只看該作者

第四章


耳後當完骨者,廣九寸。


耳前當耳門者,廣一尺三寸。


兩顴之間相去七寸。


兩乳之間,廣九寸半。


兩髀之間,廣六寸半。


足長一尺二寸,廣四寸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1:43 | 只看該作者

第五章


肩至肘長一尺七寸。


肘至腕長一尺二寸半,宛至中指本節,長四寸。


本節至其末,長四寸半。


項髮以下至背骨,長二寸半。


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節,長三尺。


上節長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節至於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2:02 | 只看該作者

第六章


此眾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經脈之長短也。


是故視其經脈之在於身也,其見浮而堅,其見明而大者,多血,細而沉者,多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2:24 | 只看該作者

五十榮第十五


第一章


黃帝曰:余願聞五十營,奈何。


歧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氣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脈,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3:49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章


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


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十息氣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氣行交通於中一周於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氣行再周於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氣行十周於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盡脈終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4:07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章


所謂交通者,并行一數也,故五十營備,得盡天地之壽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4:30 | 只看該作者

營氣第十六


黃帝曰:營氣之道,內穀為寶,穀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


故氣從太陰出注手陽明,上行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間,與太陰合,上行抵髀,從髀注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陽,上行乘腋,出內,注目內眥,上巔下項,合足太陽,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陰,上行注腎,從腎注心,外散於胸中,循心主脈,出腋,下臂,出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上行注膻中,散於三焦,從三焦注膽,出脇,注足少陽,下行至跗上,復從跗注大指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上循喉嚨,入頏顙之竅,究於畜門。


其支別者,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入骶,是督脈也,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上循腹裏,入缺盆,下注肺中,復出太陰,此營氣之所行也,逆順之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6:02 | 只看該作者

脈度第十七


第一章


黃帝曰:願聞脈度。


歧伯答曰:手之六陽,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


手之六陰,從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之六陽,從足上至頭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足之六陰,從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蹻脈從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督脈任脈,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


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


此氣之大經隧也,經脈為裏,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盛而血者,疾誅之,盛者寫之,虛者飲藥以補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7:32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章


五藏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


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


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五藏不和,則七竅不通,六府不和,則留為癰。


故邪在府,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陽氣太盛則陰脈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


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


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榮也,故曰格。


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


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7:50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章


黃帝曰:蹻脈安起安止,何氣榮水。


歧伯答曰:蹻脈者,少陰之別,起於然骨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裏,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屬目內眥,合於太陽。


陽蹻而上行,氣并相還,則為濡目,氣不榮,則目不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8:09 | 只看該作者

第四章


黃帝曰:氣獨行五藏,不榮六府,何也,歧伯答曰: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榮其藏,陽脈榮其府,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藏府,外濡腠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10:28:26 | 只看該作者

第五章


黃帝曰:蹻脈有陰陽,何脈當其數。


歧伯答曰: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其不當數者為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05:32 , Processed in 0.18749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