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二】
張××,男,36歲,已婚,門診號40317。
初診日期:1963年12月12日。
患者於1963年11月25日起,陰莖勃起不適,26日則陰莖強硬疼痛非常,是晚通夜不眠,小便短澀頻數,呈深黃色,一夜十餘次,疼痛難忍。
曾經針灸、腰椎麻醉、陰莖海綿體穿刺,朮後感染較重,曾服龍膽瀉肝湯不應,又作腎虛,用夏子由奇方(治玉莖長硬不痿、精出,捏之則脆癢如刺針。
方用補骨脂、家韭子各30克,為末,每服9克,),服後脹痛更甚。
又用六味地黃等滋腎,皆不見效。
1963年12月12日下午來診。
患者陰莖勃起強硬腫大,小便不利陰囊及少腹脹痛難忍已18天,診得寸關脈弦滑,兩尺沉弱,舌苔淡黃。
治法:補陰以治陽,兼瀉肝火,清利濕熱為輔。
方藥:川萆薢,生地黃、熟地(鹽水浸)各30克,肥知母(鹽炒)9克,黃柏(鹽炒)9克,廣木香3克,車前子9克,澤瀉6克,牛膝9克,敗龜板60克,寸冬15克,茯苓15克,甘草梢9克,八劑,日服1劑針灸關元,長強二穴,俱用瀉法。
12月20日複診:服上方至第6劑後,陰莖腫漸消,稍軟,能側臥及坐起,小便已通。
八劑後陰莖見軟,可下床步行。
寸關脈微弦。
依原方龜板減30克,萆薢減至9克,熟地減15克,黃柏減至6克。
去生地、知母,車前、澤瀉。
加山藥15克,丹參9克,丹皮9克,烏藥4.5克,續斷6克,山萸9克,以扶脾涼血散瘀,再進7劑。
12月28日,服上藥後陰莖軟下,腫消大半,疼痛明顯減輕。
寸關脈轉緩,黃苔退盡。
依上方減黃柏至3克,加芍藥9克,以斂盱清熱去其餘邪。
1964年1月5日治癒出院,隨訪至5月未再發。
(梁賜明整理:蔣玉伯醫案,《廣東醫學》1:37,1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