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2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23:10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腳腿之上


忽然腫起一塊,其色如常,復又不痛,人以為癰疽也,孰知是氣虛之故乎。


夫癰成於腫,未有腫而不變為癰者,予獨謂氣虛而非癰,人誰信之。


嗟乎,氣所以行血者也,氣行則血行,氣血兩行,總有邪氣,斷難成腫。


邪氣之盛,由於氣血之衰,其腫為癰,每每作痛,而色必變為紅赤也。


今既不痛,而色又不變,是有腫之名而無腫之實,全是氣虛而無以養,非邪盛而氣不能制也。


治法止補氣以扶正,不須化毒以祛邪。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23:26 | 只看該作者

補中益氣湯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 生黃 (一兩) 當歸(五錢) 柴胡(一錢) 升麻(五錢) 陳皮(一錢) 生甘草(二錢) 半夏(二錢) 茯苓(三錢) 水煎服。


十劑而腫自消。


補中益氣湯補氣之聖藥,非消毒之神劑,何以用之而腫消耶。


蓋真氣奪則虛,邪氣盛則實。


真氣既虛,邪氣益盛,不用補氣之藥,氣何以行而腫何以化耶。


補中益氣湯善能補氣,所以即能消腫也。


況又益以化痰去濕之品乎,故更易收功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24:17 | 只看該作者

鬢疽門(一則)


人有兩鬢之中忽然生疽,紅腫高突數寸,頭面眼鼻俱浮,其狀不堪,異乎平常相貌,此陽毒也。


蓋兩鬢近於太陽,乃陽之位也,陰氣不能到此部位,故兩鬢生疽,當作陽症治之。


然是陽症,往往有變為陰症者,所以陽藥中必加入陰分之藥,以豫防其害。


若已潰破腐,更須陰藥多於陽藥,消息而善治之也。


今有一方,名曰理鬢湯,治未潰已潰,未爛已爛,無不收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26:52 | 只看該作者

鬢疽門(一則)


人有兩鬢之中忽然生疽,紅腫高突數寸,頭面眼鼻俱浮,其狀不堪,異乎平常相貌,此陽毒也。


蓋兩鬢近於太陽,乃陽之位也,陰氣不能到此部位,故兩鬢生疽,當作陽症治之。


然是陽症,往往有變為陰症者,所以陽藥中必加入陰分之藥,以豫防其害。


若已潰破腐,更須陰藥多於陽藥,消息而善治之也。


今有一方,名曰理鬢湯,治未潰已潰,未爛已爛,無不收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27:03 | 只看該作者

方用


金銀花(三兩) 白芷(二錢) 川芎(一兩) 當歸(一兩) 夏枯草(三錢)水煎服。


未潰者二劑即消,已潰者四劑全愈。


此方用金銀花、夏枯草以解火毒,用白芷、川芎以引入兩鬢太陽之間,則金銀花、夏枯草更得施其祛逐之功。


又妙在當歸之補氣血,陰陽雙益,正足而邪自難變,安得不速愈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27:16 | 只看該作者

唇疔門(一則)


人之唇上生疔瘡者,或在口角之旁,或在上下唇之際,不必論其大小,大約皆脾胃之火毒也。


最宜速散,否則毒瓦斯熾炎,必且艱於飲食,往往有腐爛而死者。


疔瘡毒愈小而愈橫也。


治法宜急泄其火毒,而又不可損傷脾胃之氣,則毒不難散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44:59 | 只看該作者

救唇湯


紫花地丁(一兩) 金銀花(一兩) 白果(二十個) 桔梗(三錢) 生甘草(三錢) 知母(一錢) 水煎服。


一劑而疼痛止,二劑瘡口消,三劑全愈。


若已腐爛者,五劑自然奏功。


此方治頭面上之疔瘡俱可獲效,而治口唇之疔更能神驗。


此方有白果、桔梗善走唇口,引金銀花、紫花地丁至於生瘡之處,一概盡去其毒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49:19 | 只看該作者

瘰門(二則)


人有生痰塊於頸項,堅硬如石,久則變成瘰 ,流膿流血,一塊未消,一塊復長,未幾又潰,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下,有流出患走之狀,故名鼠瘡,又名串瘡,言其如鼠之能穿也。


世人謂其食鼠竊余物,以成此症,而不盡然也。


蓋瘰 之症,多起於痰,而痰塊之生,多起於郁,未有不鬱而能生痰,未有無痰而能成瘰者也。


故治瘰 之法,必須以開鬱為主。


然郁久則氣血必耗,況流膿流血,則氣血更虧,徒消其痰,不解其郁,但開其郁,而不化痰,皆虛其虛也,不能奏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49:36 | 只看該作者

消串丹


白芍(一兩) 白朮(一兩) 柴胡(二錢) 天花粉(三錢) 茯苓(五錢) 陳皮(一錢) 附子(一片) 甘草(一錢) 蒲公英(三錢) 紫貝天葵(五錢) 水煎服。


連服八劑而痰塊漸消,再服十劑而瘰 盡化,再服一月全愈。


愈後可服六君子湯,以為善後之計,斷不再發。


此方妙在蒲公英與紫貝天葵為消串之神藥,然非佐之以白芍、柴胡則肝木不平,非輔之以白朮、茯苓則脾胃之土不健,何以勝攻痰破塊之烈哉,惟有攻有補,則調濟咸宜。


得附子之力,以引群藥直搗中堅,所以能愈宿疾沉 於旦夕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49:55 | 只看該作者

人有久生瘰


兩頸之間盡多潰爛,胸膈之上無非痰塊,已有頭破欲腐者,遂至身體發熱發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盜汗自汗,驚悸恍惚,此等症原系難醫,然治之有法,尚可救也。


大約瘰 初起,宜解鬱為先,而佐之補虛,以消其毒。


倘執尋常治法,以祛痰敗毒為事,鮮不速死。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0:09 | 只看該作者

轉敗丹


人參(一兩) 柴胡(二錢) 白芍(三錢) 金銀花(三兩) 當歸(二兩) 半夏(五錢) 白朮(一兩) 生甘草(三錢) 水煎服。


四劑而胸間之痰塊盡消,再服四劑而頸上潰爛亦愈。


將前方減半,再服十劑,瘡口悉平,不再發也。


此方補多於消,而開鬱寓於中,化痰存其內。


世人從未有知此法者,但一味攻毒,所以愈攻而愈壞也。


曷不以此方試之哉,殺運無窮,神力難信,世見此等治法,無不驚走辟易。


否則,且有刺譏訕笑,摘吾方之過奇,謂大言不慚,何可為訓。


孰知卻是祛病之仙,奪命之異藥哉。


予不勝掩卷而三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0:22 | 只看該作者

痔漏門(四則)


人有肛門內外四旁,忽然生長紅瘰,先癢後疼,後成為痔,日久不愈,此症皆濕熱所成也。


而得之故,縱飲者為多。


江南人常生此症,因地氣之濕熱,又加酒熱之毒,所以結於肛門邊不能遽化。


夫肛門通於大腸,凡有濕熱亦隨大便出,何以積而成痔?


以濕熱在大腸不能久留,勢必盡趨於肛門,而肛門為大腸鎖鑰,未免有關閉防范之意,不容濕熱直出於門外,蓄積久濕熱毒,肛門獨受之矣。


有毒必然外形,不生痔於肛門之內,必生痔於肛門之外,雖內外似乎少殊,而作楚則一也。


然治之法,烏能舍濕熱而他求乎。


惟是肛門去脾胃甚遠,化濕熱之毒不能不假道於脾胃,肛門未必受益而脾胃先損,所以無成功耳。


故用藥必須無損於脾胃而有利於肛門者,治之始克奏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0:36 | 只看該作者

益後湯


茯苓(一兩) 白芍(一兩) 地榆(三錢) 穿山甲(一片,土炒,為末) 山藥(一兩) 薏仁(一兩) 水煎。


連服四劑而肛門寬快,又四劑內外之痔盡消,再將前方每味加增十倍,修合丸散,以蜜為丸。


每日未飲之先滾水送下五錢。


服一料自然全愈,不再發也。


此方利水去濕熱,既無傷脾胃,復有益肛門,蓋兩得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0:49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肛門邊先生小癤


每因不慎酒色,遂至腐爛變成痔漏瘡,不能收口,後長生肉管,每歲一管,流膿淌血,甚至為苦。


世人治法,多用刀針掛線,徒受苦楚,而內毒未除,外口難長,經年累月,難以奏功。


豈果漏瘡而終不可治乎,抑酒色之戒不嚴,而治之不得其法。


蓋肛門之肉,不比他處之肉,而肛門之皮,亦不比他處之皮。


他處之皮肉,非橫生則縱生也。


惟肛門之皮肉,有縱有橫,最難生合。


況大便不時出入,又加以刀針掛線,切勿輕用。


惟消其濕熱之毒,內治為佳。


然而漏生既久,毋論漏不可止,而氣血反傷,終難奏效也。


方用補中用消,則何漏之不可痊哉。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1:03 | 只看該作者

青龜丸


烏龜(一個) 茯苓(五兩) 薏仁(六錢) 羊蹄後爪(四副) 穿山甲(五錢,俱用土炒) 人參(二兩) 青苔(干者,一兩) 黃 (八兩) 當歸(三兩) 瓦松(二條,陰乾,不可火焙) 白芷(一兩) 槐米(一兩) 各為細末。


將龜用石臼搗死,以藥末拌之,飯鍋內蒸熟,將龜肉與甲火焙乾,為末,同前藥用蜜為丸。


每日服三錢,服至一月而漏瘡干,服至二月漏瘡滿,服完全愈,不再發。


但服藥時務必獨宿,戒酒色三月。


倘服藥時不斷酒色,不能奏功,不可不慎。


此方治漏實有神效,非世上大概之方。


況雖去濕而復不散氣,雖敗毒而又不損血,補破於無形,填隙於有孔。


我愿人敬服此方,堅守三月之戒,以去十年之病也。


人有大便時先射血幾許,而始溺糞者,人以為便血病也,誰知肛門暗生血痔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1:15 | 只看該作者

夫痔久必變為漏


宜流膿血。


不知受病不同,而見症亦異。


此等之症,多得之飲燒酒過多,熱走於直腸而不得遽泄,乃結成小痔不化,久則皮破而血出。


此血乃外出於直腸之外,而非出於直腸之中,乃膀胱之血也。


夫膀胱化氣而不化血,酒毒滲入膀胱,將酒氣化水出於陰器,而酒毒爍血不能從陰器而出,勢不得不趨大腸肛門而出矣。


無奈門徑各別,戶口牢關,無可出路,而酒毒結於直腸之外,毒向內攻,而直腸之痔生矣。


痔生必破,乘隙而膀胱之血注之,久且以血引血,不獨膀胱之血盡歸之也,乘大便之開關,血先奪門而出,故先大便而出射,正見其欲出之速耳。


治之法似宜急填其隙,使血出之無路為第一策。


然私竇既開,漏卮易泄,不亟清其上游之源,而但截其下流之隙,非計之善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1:28 | 只看該作者

清源散


黃連(三錢) 茯苓(五錢) 白芍(五錢) 葛根(二錢) 白芷(三分) 槐花(三錢) 地榆(三錢) 人參(三錢) 穿山甲(土炒,為末,一錢) 白朮(五錢) 車前子(二錢) 三七根末(三錢) 水煎,調末。


服三劑,血較前更多,三劑後減去黃連,再用三劑,血止而痔愈矣。


愈後必務斷酒,終身不可服也。


若女色止忌三月,永不再發。


倘不能禁,不必為之治療,必先說過而後醫也。


此方妙在用黃連之多,以解酒熱之毒,所謂先清其源也。


上游無病而下流自然安閑,況諸藥又分發得宜。


無非去濕化熱之味,堵截之方,又何能加於此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1:42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胸間生瘡


因不慎酒色,遂成漏竅,長流血液,久則神形困憊,腰痛難伸,行同傴僂,人以為心漏也,孰知是腎虛而成漏乎。


夫心腎本相通也,心之氣必得腎之氣以相生,腎之氣必得心之氣以相閉,心漏之成於腎氣之泄也。


欲心漏之愈,安可不急治其腎氣之衰乎。


然而治腎而心之氣不閉,則補腎與不補同,蓋有出氣而無止氣耳。


或謂,凡漏瘡多成於濕熱,但補腎而不閉心之竅,則漏不能愈,閉心之竅而不去其濕熱,而但治其心腎,恐漏亦不能愈也。


然漏亦不同也,漏在他處者,可泄其濕熱,而漏在胸間者,不可泄其濕熱。


蓋心漏成於腎虛,腎虛則寒,而非熱也。


腎虛者,腎水虛而非邪水盛也。


治之法,補其真陰而邪水自消,溫其腎寒而濕熱自退。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1:56 | 只看該作者

溫腎丹


鹿茸(二個) 附子(二個) 青鹽(二兩) 人參(二兩) 瓦蔥(二枝) 紅棗(四兩) 各為末,紅棗煮熟,搗為丸。


每日空心、酒下三十丸。


服半月而腰痛減,服月余而心漏愈矣。


此方之奇,全在鹿茸,既能益腎中之水火,而更能補心中之缺陷。


又加之附子之辛熱,則無經不達,引鹿茸直入於心腎,以填補其空竅。


如青鹽者,咸以耐堅也。


蓋漏瘡必多竅孔,故流血亦多,血得鹽則止而不流也。


瓦蔥者,消濕熱於無形,雖心漏非濕熱之病,然未免少有留存,則孔竅難塞,故兼用以防其變。


誠恐氣虛不能化,更益以人參生氣於心腎之間,助茸、附之力通達於上下,尤易成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0 19:52:09 | 只看該作者

頑瘡門(二則)


人有久生惡瘡,或在手足,或在胸背,或在頭面,終年經歲而不愈,臭腐不堪,百藥罔效,外藥敷之不應,內藥服之無功,世人故謂之頑瘡。


然瘡雖頑,治之當如何?


蓋人身氣血和,斷不生瘡癤,間或生之,亦旬日而愈。


其不和者,或因濕浸,或因熱盛,或因濕熱寒邪之交至,遂至氣結而不宣,血滯而不散,結於皮而皮生瘡,結於肉而肉生瘡。


久則膿血不淨,因而生蟲。


人以為蟲也,又用殺蟲之藥,而反傷其皮肉,則氣血愈虛,力難兼到,棄皮肉於膜外而罔顧,則瘡成為冥頑不靈之患矣。


故治瘡皆以行氣活血為主,而蟲與毒不必計也。


然而血不易活,氣不易行,非補氣補血不可。


蓋氣得補而氣自行於周身,血得補而血自活於遍體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3 09:13 , Processed in 0.51562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