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輸卵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6 05:5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6 07:05 編輯

醫學百科●輸卵管

 

拼音

 

shūluǎnguǎn

輸卵管為一對細長的管狀器官,全長7.4—13.2cm,女性輸卵管直徑約0.5cm。

 

輸卵管位于子宮底的兩側,子宮闊韌帶的上緣內,其輸卵管內端與子宮底的外側角相連,外端到達卵巢的上方,游離子腹腔內。

 

每側輸卵管有兩個開口,一個開口于子宮腔,另一個開口于腹膜腔。

 

輸卵管常因陰道、子宮的上行感染或腹膜腔的炎癥而受累。

 

運送卵子的重任就在輸卵管身上,輸卵管中部的管腔較寬暢,是卵子和精子結合的地方。

 

解剖學上把輸卵管分為四個部分,間質部、狹部、壺腹部、傘部。

 

而輸卵管的常見疾病為輸卵管粘連造成梗阻導致不孕。

 

子宮冠狀切面圖

 

輸卵管的位置輸卵管位于人體的盆腔內,一般的人有兩條,左、右輸卵管各位于子宮一側。

 

它們由子宮底外側角部向外,平行伸展,先達卵巢的子宮端,再沿卵巢系膜緣上行至卵巢的輸卵管端,且呈弓形而覆蓋于卵巢上,然后向下、向內行,終止于卵巢的游離緣及其內側面上部。

 

輸卵管被腹膜即闊韌帶(broadligament)兩葉所包裹。

 

位于輸卵管與卵巢和卵巢固有韌帶間部分,稱為輸卵管系膜,其中含有供應輸卵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

 

從輸卵管壺腹部和卵巢上極處,向骨盆側壁延伸的闊韌帶部分,稱為卵巢懸韌帶,亦稱骨盆漏斗韌帶。

 

卵巢冠是位于輸卵管系膜外側部分,包含著向卵巢方向匯集形成盲端的10~15根短管,并通向位于輸卵管系膜內的始基管,即卵巢冠長管。

 

卵巢冠、卵巢旁體都是中腎管的殘余。

 

在輸卵管傘部或與傘部鄰近的闊韌帶處,幾乎經常可見1個以上約0.5~1cm直徑大小的小泡,稱為卵巢冠泡狀附件。

 

它起源于副中腎管,但在臨床上并無任何意義。

 

左側輸卵管與小腸、乙狀結腸相鄰。

 

右側輸卵管與小腸、闌尾接近。

 

輸卵管的活動度較大,不但能隨子宮位置的改變而移動,而且自身亦能因蠕動和收縮而變位。

 

若女性患有闌尾炎,易造成右側輸卵管傘端梗阻及盆腔粘連。

 

解剖圖

 

輸卵管的形態輸卵管呈管狀,左右各一,長約8~15cm。

 

每側輸卵管有兩個開口,內側開口于子宮角部的宮腔內,稱為輸卵管一子宮口,外側開口于腹腔內,稱為輸卵管一腹腔口。

 

它通過腹腔口,使腹腔與體外直接相通。

 

輸卵管由內口到外口,依據輸卵管形態可將其分為四部分:輸卵管各部及橫斷面輸卵管間質部為輸卵管位于子宮肌壁內的部分,故間質部又稱壁內部,長約1cm。

 

管腔極細,直徑約0.5~1mm。

 

其行徑一般為由輸卵管一子宮口,斜直或彎曲地上行,走向子宮底部,然后側行而出子宮壁;

 

但其行徑也可能是迂回曲折的。

 

在后一種情況下,做輸卵管吻合手術時,可發現間質部的管腔僅能通過極細而堅韌的馬尾絲。

 

間質部堵塞需要做經x線的輸卵管介入治療。

 

做宮腔鏡下插管治療因所應用的材料較粗,療效較差多不采用。

 

輸卵管峽部由子宮壁向外延伸的部分為峽部。

 

峽部直而短,占據輸卵管內1/3段,約長2~3cm,從子宮外側角水平向外延伸,達卵巢下端附近,內接輸卵管子宮部,外連輸卵管壺腹。

 

此部短而細直,壁厚腔窄。

 

輸卵管峽部管腔直徑最小0.9mm,最大達2mm。

 

輸卵管峽部肌層較厚,由內縱、中環和外縱三層平滑肌組成,中層環行,與環繞輸卵管的血管平行;

 

內層又稱固有層,從間質部向外伸展1cm后,內層便呈螺旋狀。

 

肌層有節奏的收縮可引起輸卵管由遠端向近端的蠕動。

 

粘膜皺折減少,纖毛細胞僅占上皮細胞總數的20%~30%。

 

輸卵管峽部橫斷面可見管腔呈不規則形,粘膜皺襞明顯,上皮為單層柱狀,固有膜較薄,中為肌層,最外層為漿膜。

 

輸卵管峽部的神經分布與其他器官一樣,是沿輸卵管血管行走,但大多數神經分布在輸卵管肌層中,且各個節段分布不一:①在壺腹部,薄弱的肌層中神經極少,且以血管舒縮纖維為主;

 

②至峽部則神經總數顯著增加,其中大多數纖維供應肥厚的環形肌層,當接近輸卵管間質部時,神經纖維略有減少;

 

③至間質部肌層,神經纖維進一步減少,但仍較其周圍子宮底部平滑肌中的神經纖維為多。

 

正是由于輸卵管峽部具有肌層肥厚和大量腎上腺素能神經支配的特點,故峽部被視為一種具有腎上腺素能的括約肌。

 

輸卵管的動脈血液來自子宮動脈和卵巢動脈分支。

 

一般由子宮動脈分支供應輸卵管間質部和內側2/3段,其他部分由卵巢動脈分支供應,兩分支血管各發出20~30小支分布于管壁,兩動脈分支的末端在輸卵管系膜內相互吻合。

 

輸卵管的靜脈血流與同名動脈并行。

 

動脈一靜脈間毛細血管網分布在輸卵管粘膜、肌層和漿膜層。

 

粘膜皺襞間毛細血管網引流至粘膜層和肌層間的血管叢,粘膜層和肌層毛細血管網引流至肌層血管叢,漿膜層毛細血管網引流至漿膜血管叢。

 

上述所有3種血管叢均在漿膜下匯合,沿相應靜脈向外引流。

 

輸卵管的峽部控制精子的釋放和促進精子的獲能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排卵期輸卵管近端血中孕酮、雄烯二酮和雌二醇以及PGF2濃度升高,調節峽部平滑肌的收縮性和通透性;

 

②排卵期峽部分泌細胞的分泌功能也最活躍,可分泌多種蛋白質如33.8%的白蛋白,44.4%的球蛋白,1.8%的Y球蛋白以及各種各樣的酶,如淀粉酶和乳酸脫氫酶。

 

這些酶能使糖原分解為丙酮酸和葡萄糖,丙酮酸是受精卵分裂和生長必需的底物,而葡萄糖則是精子和受精卵的主要能源;

 

③子宮一輸卵管連接處和峽部分泌細胞膜上的碳酸酐酶,調節管腔的酸堿平衡,使碳酸根離子增加,輸卵管pH值由7.1~7.3升高到7.5~7.8,有利于精子的活動;

 

④峽部的鉀離子抑制和刺激丙酮酸鹽的合成也對精子的活動力有作用;

 

⑤排卵期峽部管腔內兒茶酚胺,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含量比壺腹部高,從而調節峽部平滑肌的張力以控制貯存精子的釋放。

 

輸卵管峽部是非常的細,管腔狹小,若輸卵管有炎癥,是最容易堵塞的部位,從而造成不孕或宮外孕。

 

同時輸卵管峽部堵塞的治療最適宜于經X線的輸卵管介入復通術治療。

 

在臨床計劃生育手術中,輸卵管峽部是輸卵管結扎術和栓堵術的首選部位。

 

輸卵管壺腹部由峽部向外延伸的膨大部分為輸卵管壺腹部(ampulla)。

 

輸卵管壺腹部是指輸卵管腹腔端開口至壺腹部一峽部連接之間的一段,壺腹部管壁薄而彎曲,占輸卵管全長1/2以上,長約5~8cm。

 

管腔直徑與峽部連接處為1~2mm,遠端則較寬大,可達1cm以上。

 

壺腹部管腔充滿了富含復雜皺折的粘膜,粘膜為單層上皮,由纖毛細胞、分泌細胞和基底細胞組成。

 

其中纖毛細胞占40%~60%,仍多于其它細胞的數目,且富含微纖毛,纖毛的擺動也朝向宮腔。

 

粘膜之外有內環和外縱兩層平滑肌。

 

輸卵管壺腹部呈“S”彎曲,自卵巢下端起于輸卵管峽部外端,先向外行,然后彎向上,沿卵巢前緣上行,至卵巢上端,再彎曲向后,移行于漏斗部。

 

壺腹部是卵子受精處,若受精卵植入此部,則形成輸卵管妊娠。

 

輸卵管漏斗部輸卵管漏斗部輸卵管壺腹部向外逐漸膨大呈漏斗狀,稱為漏斗部。

 

漏斗部中央的開口即輸卵管一腹腔口。

 

漏斗周緣有多個放射狀的不規則突起,稱為輸卵管傘。

 

傘的長短不一,一般為1~1.5cm。

 

傘內面覆蓋有粘膜,其中較大的傘有縱行粘膜襞,并向內移行至漏斗部粘膜縱襞。

 

輸卵管傘中有1個最長的粘膜縱襞亦為最深的突起,與卵巢的輸卵管端相接觸,稱為卵傘,有“拾卵”作用。

 

卵子運行的主要環節是輸卵管傘端的作用。

 

根據一些動物體內的直接觀察,排卵后卵子并不在腹腔內游走很長的距離。

 

由于輸卵管肌肉、系膜及卵巢固有韌帶的收縮活動相互配合,使輸卵管傘端與卵巢排卵部位非常接近。

 

在人類,手術時也經常見到雙側輸卵管繞向子宮后方,估計人的輸卵管捕獲卵子的功能與哺乳動物可能相似。

 

卵子進入輸卵管主要是由于輸卵管傘端的撿拾作用。

 

近年來,人們在直視下觀察,發現排卵的卵泡并非暴力破裂把卵子沖入腹腔,而是卵泡液帶著卵丘細胞的次級卵母細胞經排卵點緩慢流出。

 

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輸卵管傘端廣泛分散、充血,輸卵管收縮強度增加,加上傘端離排卵點很近以及傘端大量纖毛的擺動,幾分鐘內卵子就被迅速送至壺腹部。

 

輸卵管液在輸卵管的狹部流速比較快,而在壺腹部的流速則很慢,便于卵子在壺腹部停留,并在此處受精。

 

卵子從卵巢排出后,受精發生在排卵后12小時內。

 

輸卵管的組織結構輸卵管與其他空腔器官相似,其管壁由內向外為粘膜層、肌層和漿膜層所構成。

 

粘膜層粘膜層包括上皮和其下的纖維結締組織層,后者又稱為固有膜。

 

粘膜層沿輸卵管長軸向管腔突出許多皺襞,每個皺襞又有第二級甚或第三級分支突起。

 

因此,在輸卵管橫切面上,輸卵管腔被無數的皺襞所占據。

 

粘膜層的厚度和皺襞的多寡不一,以壺腹部粘膜層最厚,皺襞最多,在該部管腔縱橫曲折,有似迷路。

 

峽部皺襞較少,至間質部則更短而少。

 

深入了解輸卵管的粘膜結構對于子宮輸卵管造影檢查片子的正確閱讀與分析、輸卵管堵塞的復通治療及輸卵管鏡檢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上皮粘膜層的上皮為單層高柱狀細胞所構成,斜切面可見假復層。

 

壺腹部細胞最高。

 

上皮細胞可分為4種不同類型:纖毛細胞、分泌細胞、楔形細胞和未分化細胞。

 

(1)纖毛細胞(:纖毛細胞較高且寬,胞漿灰白、反光,核周更明顯,可見核周暈。

 

胞漿中含有勻細顆粒。

 

細胞核較大,呈卵圓形,其長軸常與細胞長軸垂直。

 

纖毛細胞的細胞核遠離基底膜,染色較淡。

 

纖毛細長,約7~8μm,在固定的切片中,纖毛往往融合成片,像一層嗜酸性物質附著在細胞表面。

 

纖毛細胞常成堆出現,且在傘部和壺腹部最多,愈近峽部則愈少。

 

在電鏡下,可見纖毛細胞胞漿中有糙面內質網和脂粒,線粒體甚大。

 

每個纖毛細胞有200~300根纖毛,每根纖毛與位于細胞膜下方的基礎小體相連接。

 

纖毛的表層蓋有從細胞膜部分延續而來的薄膜。

 

在纖毛內部充滿均勻的胞漿,其中央細絲附在中央鞘上。

 

(2)分泌細胞:亦稱為無纖毛細胞,胞漿染色深且布滿微細顆粒,細胞核呈卵圓形、染色深、核染色體致密。

 

分泌細胞在上皮皺襞的底部及皺襞間較為明顯,其形態及核的位置隨月經周期而不同。

 

在電鏡下,可見分泌細胞頂緣有胞漿形成的微絨毛突起,內質網呈不規則伸展,線粒體較纖毛細胞者為小。

 

(3)楔形細胞:楔形細胞表現為有被擠壓在細胞間、染色深而狹長的細胞核,僅少量或無細胞漿。

 

電鏡下頂緣有胞漿形成的微絨毛突起,在月經前期和月經期,楔形細胞較多而明顯。

 

(4)未分化細胞:亦稱游走細胞。

 

細胞呈小圓形,位于上皮深部,大如白細胞。

 

胞漿少而明亮,核居中央而染色深。

 

2.固有膜輸卵管漿膜由間皮和富含血管的疏松結締上皮下的固有膜為一層疏松、由細纖維所組成的結締組織,內有許多游走細胞和肥大細胞。

 

輸卵管缺乏粘膜肌層,故固有膜直接移行于肌膜的結締組織。

 

固有膜內有血管、淋巴管網和無髓鞘神經,壺腹部血管特別豐富。

 

輸卵管妊娠時,固有膜內的結締組織可轉化為蛻膜細胞。

 

輸卵管肌層輸卵管肌層與子宮肌層相連,子宮最內層的縱行肌至峽部消失。

 

因此,在橫斷面上,輸卵管肌層分為3層,但3層間無明顯分界。

 

內層為近粘膜層的輸卵管的固有肌層,最厚,又可分為3組不同肌束,內、外為方向相反的縱行螺旋形肌束,中間為密螺旋狀環行肌束;

 

中層在固有肌層之外,由肌纖維構成的網,其中伴有血管,這種血管周圍的肌纖維進入固有肌層內.外層為縱行的漿膜下肌層,此層在輸卵管的上方較明顯,往下則與闊韌帶相連而逐漸消失。

 

輸卵管肌層的結構和厚度,因不同節段而異。

 

輸卵管間質部位于子宮肌壁內,與子宮外的輸卵管部分不同;

 

其最內層仍為縱行肌包圍,形成明顯的肌束環。

 

此外,在固有層以外的肌纖維構成的網中充滿血液時,可迫使間質部管腔閉合。

 

因此,雖然間質部和子宮一峽部連接部無括約肌,但仍具有一定的括約功能。

 

除間質部外,在輸卵管其他部分中,以峽部肌層最厚,管腔亦最小。

 

由峽部移行至壺腹部時,肌層由厚變薄,管壁由硬變軟,因而在峽部和壺腹部之間形成的峽一壺腹連接部,具有明顯的括約功能。

 

壺腹部的固有肌層較薄,無明顯的內縱行肌束,僅有散在肌束分散在上皮的固有膜內,固有肌層的環形肌與外縱行肌相互交織在一起。

 

漏斗部肌層最薄,但在其上皮的固有膜中有大量血管,血管周圍有肌束包圍,因而其構造頗似勃起組織,當血管充血時,此部分能腫脹勃起。

 

傘部為漏斗部延伸部分,僅含散在的肌細胞、無縱行的漿膜下肌層。

 

輸卵管的血管輸卵管的動脈血液來自子宮動脈和卵巢動脈分支。

 

一般由子宮動脈分支供應輸卵管間質部和內側2/3段,其他部分由卵巢動脈分支供應,兩分支血管各發出20~30小支分布于管壁,兩動脈分支的末端在輸卵管系膜內相互吻合。

 

輸卵管的靜脈血流與同名動脈并行。

 

動脈一靜脈間毛細血管網分布在輸卵管粘膜、肌層和漿膜層。

 

粘膜皺襞間毛細血管網引流至粘膜層和肌層間的血管叢,粘膜層和肌層毛細血管網引流至肌層血管叢,漿膜層毛細血管網引流至漿膜血管叢。

 

上述所有3種血管叢均在漿膜下匯合,沿相應靜脈向外引流。

 

輸卵管的淋巴系統輸卵管的粘膜層、肌層和漿膜層都有淋巴管,且三者間的淋巴管是相互溝通的。

 

雖然子宮與輸卵管的淋巴系統是完全分開的,但因其淋巴液均匯集到卵巢下淋巴叢,并經共同通道,終止于主動脈旁淋巴結,故當感染或腫瘤引起共同通道發生阻塞時,病變即由其中一個器官通過淋巴管,逆行擴散至另一器官,此種現象不僅可能亦往往是常見的。

 

輸卵管的神經系統輸卵管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所支配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來自胸10、11、12及腰1、2,其中部分纖維終止于腸系膜下神經節,由此再發出節后纖維經腹下(盆、骶前)神經叢支配輸卵管。

 

另有一部分由胸10、11發出的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在腹腔腹主動脈和腎神經節中進行突觸傳遞后,發出節后神經纖維至卵巢神經叢。

 

由此分出的神經纖維支配輸卵管壺腹部遠端和傘部,屬于腎上腺素能神經元。

 

此外,還有部分節前纖維通過腸系膜下神經節和腹下神經叢,繼續前行至宮頸一陰道神經叢,再由外圍神經節發出節后神經纖維,支配輸卵管和壺腹部近端。

 

由外圍神經節發出的節后纖維屬于短腎上腺素能神經元。

 

因此,輸卵管的交感神經來源于兩部分,即峽部由腹下神經叢、壺腹部由卵巢神經叢所支配,其中既有來自長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的神經,也有來自短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的神經。

 

副交感神經的節前和節后纖維突觸位于輸卵管附近,因而節后纖維短而節前纖維較長,但在輸卵管肌壁中未發現有神經節。

 

支配輸卵管的副交感神經來源有:從卵巢神經叢分出的迷走神經纖維支配輸卵管壺腹部;

 

由骶2、3、4發出的副交感神經所組成的盆神經,傳遞至盆神經叢的終末神經后,發出短節后纖維支配輸卵管峽部和間質部。

 

對人類輸卵管的腎上腺素能神經支配的研究表明,有些神經沿輸卵管血管行走,但大多數神經分布在輸卵管肌層中,且各個節段分布不一:①在壺腹部,薄弱的肌層中神經極少,且以血管舒縮纖維為主;

 

②至峽部則神經總數顯著增加,其中大多數纖維供應肥厚的環形肌層,當接近輸卵管間質部時,神經纖維略有減少;

 

③至間質部肌層,神經纖維進一步減少,但仍較其周圍子宮底部平滑肌中的神經纖維為多。

 

正是由于輸卵管峽部具有肌層肥厚和大量腎上腺素能神經支配的特點,故峽部被視為一種具有腎上腺素能的括約肌。

 

人和一些其他動物的輸卵管均具有α和β兩種腎上腺素能受體,其作用取決于血液中雌激素和孕酮的水平,前者增強a受體的敏感性,后者則增強β受體的敏感性。

 

輸卵管的痛覺輸入神經纖維是沿胸11、12和腰1、2所組成的交感神經干,經背側神經根進入相應的脊髓段。

 

傘部及壺腹部的輸入神經纖維也可經卵巢神經叢和內臟神經進入胸10和胸11脊髓段。

 

輸卵管的異常問題一、雙側輸卵管缺如常與子宮缺如,殘遺子宮等類型的子宮畸形并發。

 

二、單側輸卵管缺如常伴有同側子宮缺如,亦即單角子宮畸形,一條輸卵管。

 

三、副輸卵管單側或雙側,是輸卵管發育異常中較常見的一種。

 

即在正常輸卵管附近有一小型輸卵管,可具有傘部,近側端有管腔與主輸卵管管腔相通,但也可能阻塞。

 

副輸卵管口或罕見的雙腔的輸卵管,可能就是畸形的變異。

 

這些畸形可能成為不孕因素或誘發宮外孕。

 

因此應予以切除,或進行修復、重建。

 

四、輸卵管畸形輸卵管發育不全、閉瑣畸形、先天性閉合或傘部完全與一纖維性條索連接,并向子宮延伸。

 

這類畸形常導致不孕或宮外孕,且不易通過手術修復重建。

 

五、輸卵管中部節段狀缺失類似輸卵管絕育手術的狀態,缺失段組織鏡下呈纖維肌性。

 

如并存子宮畸形,則妊娠率更要銳減,并且這些輸卵管成形手術,術后易發生宮外孕。

 

六、輸卵管縮短、卷曲或呈囊袋狀這類畸形常見于其母親孕期有服用已烯雌酚病史者。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uluanguan_4299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1 04:1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