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石花菜】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4 09:23: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石花菜

 

拼音

 

shíhuācài

 

概述石花菜是紅藻的一種,它通體透明,猶如膠凍,口感爽利脆嫩,還是提煉瓊脂的重要原料。

 

石花菜是海產紅藻之一,藻體黃色,羽狀分枝,生長于中潮或低潮帶的巖石上,主要分布于我國渤海、黃海、東海沿岸以及朝鮮、日本等地沿海的中潮或低潮帶的巖石上。

 

石花菜為瓊脂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細菌培養基。

 

石花菜是制造瓊膠的原料。

 

瓊膠是多糖體的聚合物,有抗病毒的性質。

 

瓊膠經磺酸化后的磺酸化多糖體可抑制腦炎病毒。

 

石花菜的別名海菜、海凍菜、凍菜、瓊枝、草珊瑚、石華、紅絲、鳳尾、大本、小本、牛毛菜

 

《全國中草藥匯編》:石花菜拼音名ShíHuāCài別名瓊膠、洋菜來源藻類紅藻門石花菜Gelidiumamansii(Lamx.)Lamx.,以葉狀體入藥。

 

功能主治驅蛔,緩瀉。

 

并可用于上焦風熱。

 

備注(1)為瓊脂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細菌培養基。

 

(2)石花菜是制造瓊膠的原料。

 

瓊膠是多糖體的聚合物,有抗病毒的性質。

 

瓊膠經磺酸化后的磺酸化多糖體可抑制腦炎病毒。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石花菜出處出自1.《日用本草》。

 

2.《綱目》:石花菜,生南海沙石間。

 

高二、三寸,狀如珊瑚,有紅、白二色,枝上有細齒,以沸湯泡去砂屑沃以姜醋,食之甚脆。

 

其根埋沙中,可再生枝也。

 

一種稍粗而似雞爪者,謂之雞腳菜,味更佳。

 

二物久浸,皆化成膠凍也。

 

郭璞《江賦》所謂水物則玉珧海月,土肉石華,即此物也。

 

3.《南越筆記》:石花,產瓊之會同。

 

歲三月,入海采取。

 

海有研石,廣數里,橫亙海底,海菜,其莓苔也。

 

白者為拼音名ShíHuāCài英文名edibleseaweed,agar-agar別名瓊枝、牛毛石花、石花草、凍菜、紅絲、雪花菜、牛毛菜、洋菜、鳳尾、石華、海菜、草珊瑚來源藥材基源:為石花菜科植物石花菜、細毛石花菜、大石花菜等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lidiumamansiiLamx.;Gelidiumcrinale(Turn.)Lamx.;GelidiumpacificumOkam.原形態1.石花菜藻體紅帶紫色,軟骨質,叢生,高10-20(-30)cm,主枝亞圓柱形、側扁,羽狀分枝4-5次,互生或對生,分枝稍彎曲,也有平直,無規律,各分枝末端急尖,寬約0.5-2mm。

 

髓部為無色絲狀細胞組成,皮層細胞產生許多根狀絲,細胞內充滿膠質。

 

藻體成熟時在末枝上生有多數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精子囊和囊果均在末枝上生成,囊果兩面突出,果孢子囊為棍棒狀。

 

藻體固著器假根狀。

 

2.細毛石花菜藻體暗紫色,軟骨質;

 

叢生,高2-4(-6)cm,初生枝匍匐臥生,自上長出次生枝,直立,圓柱狀,線形,不規則羽狀分枝,互生或對生,有時在同一節上生出2-3個以上的小分枝,枝端尖銳。

 

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生在枝端膨大處。

 

固著器盤狀。

 

3.大石花菜藻體紅帶紫色,軟骨質,大而粗壯,高10-20cm,也可達30cm,羽狀分枝3-4次,互生或對生,分枝線形,兩側略扁,較長而略向左右彎曲伸展,其上密生羽狀小枝。

 

髓部絲狀體稀疏,下皮層絲狀體密集。

 

四分孢子囊生于小枝或小羽枝上,形成略膨起的圓形囊群,囊果生于小枝頂端下方,單條或分枝,中間膨起。

 

固著器假根狀。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生于低潮帶的石沼中或水深6-10m的海底巖石上。

 

2.生于中潮帶蓋有沙的巖石上。

 

3.生于低潮帶石上或外海島嶼干潮線以下數米深的巖礁上。

 

資源分布:1.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等沿海;

 

黃海、渤海較多,東海較少。

 

2.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3.分布于浙江、福建等沿海。

 

栽培石花菜屬溫暖性海藻類,適宜在8~28℃溫度條件下生長,其成熟期在夏季經歷20-27-20℃范圍的溫度變化。

 

生長緩慢,1年長10~15cm。

 

目前采用筏式養殖方法。

 

選擇附著生物少、生長點完整、棵大、枝粗壯、色澤鮮艷的天然石花菜為苗種,把每株苗種分劈為2~4棵小枝,夾于聚氯乙烯苗繩上,每隔2.5cm夾一枝,然后將苗繩綁于筏架上,在海水中養殖。

 

1年可養二茬,春茬養殖期為4月下旬至7月初,共70d,秋茬9月底至12月初,共60d可收獲,春茬產量高于秋茬,每1hm\2產量可達6000kg干菜。

 

性狀性狀鑒別(1)石花菜藻體紫色,叢生,長8-15cm,軟骨質。

 

基部有固著器。

 

主枝與分枝扁平,分枝4-5次,呈羽狀,枝端有時可見略膨大的囊果。

 

氣微腥,味微咸。

 

(2)細毛石花菜藻體較小,長1.5-3cm。

 

小枝稀疏,細絲狀。

 

(3)大石花菜藻體長12-18cm。

 

主枝與分枝密生1-2次復羽狀小枝。

 

化學成份1.石花菜含瓊脂糖(agarose),瓊脂膠(agaropectin),牛磺酸(taurine),N,N-二甲基牛磺酸(N,N-dimethyltaurine),24-亞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chalinasterol),膽堿(choline),維生素(vitamin)B2,及抗病毒多糖(antiviralpolysaccharide)。

 

藥理作用對患高脂血癥的大鼠有降低血清膽甾醇的作用,參見“海藻”條。

 

鑒別1.浸于碘液中片刻,變紫紅色。

 

2.與10%氫氧化鈉試液共熱,變成黃色。

 

3.加稀鹽酸共煮,使水解后,加氫氧化鈉試液及費林試劑,顯還原糖反應(由于生成產乳糖);

 

如加氯化鋇試液,則生成白色沉淀。

 

(示水解后生成SO2-4)性味甘;

 

咸;

 

寒;

 

滑;

 

無毒歸經肝;

 

肺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化瘀散結;

 

緩下;

 

驅蛔。

 

主腸炎腹瀉;

 

腎盂腎炎;

 

癭瘤;

 

腫瘤;

 

痔瘡出血;

 

慢性便秘;

 

蛔早癥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注意脾腎虛寒者慎服。

 

孕婦也不宜多食。

 

各家論述1.《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熱。

 

發下焦之虛寒。

 

2.《隨息居飲食譜》:久食愈痔。

 

3.《本草便讀》:清肺部熱痰,導腸中濕熱,陰虛濕熱,痔血等證,皆可用之。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石花菜的食用量每次約30克

 

石花菜的營養價值1.石花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尤其是它所含的褐藻酸鹽類物質具有降壓作用,所含的淀粉類的硫酸脂為多糖類物質,具有降脂功能,對高血壓、高血脂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經常吃一些“瓊脂”制品,它能在腸道中吸收水分,是腸內容物膨脹,增加大便量,刺激腸壁,引起便意;

 

3.石花菜還具有防暑、解毒、清熱等功能。

 

石花菜適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宜于腸炎、腎盂腎炎、肛周腫瘤、乳腺癌、子宮癌患者食用;

 

2.脾胃虛寒,腎陽虛者慎食;

 

孕婦不宜多食。

 

石花菜的食療功效中醫認為石花菜性寒、味甘咸,歸肝、肺經;

 

能清肺化痰,清熱燥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并有解暑功效。

 

石花菜的食用建議1.不可久煮,否則會溶化;

 

2.石花菜泡發后可作涼拌菜,也可醬腌;

 

3.涼拌當添加姜末或姜汁,以緩解寒性;

 

4.將石花菜加水熬煮成湯汁后過濾,放在冰箱中冷藏成凍,在切成塊加冰水或糖即可。

 

經常食用可以使肌膚的油脂分布趨于平和,不易長出小痘痘。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ihuacai_7902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17 14:40 , Processed in 0.22266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