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玻璃體混濁】
拼音
bōlitǐhùnzhuó
英文參考
vitreousopacity
概述
玻璃體內透明的凝膠體,如果出現不透明體,就稱為玻璃體混濁(vitreousopacities)。
診斷
1.癥狀①發病突然,常有反復。
②眼前出現煙柱式或黑云狀暗影,有的很快失明,僅留光感。
2.體征①裂隙燈下見玻璃體內有鮮紅色血塊,或棕黃色陳舊出血。
②檢眼鏡下見塵狀、條狀及塊狀混濁飄浮,或僅見稀微紅光,或無紅光。
③反復出血者,玻璃體內可見增殖性條索或膜,伴有新生血管。
治療措施
生理性飛蚊癥無需治療。
病理性混濁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新鮮的玻璃體積血應臥床休息,應用止血藥物。
陳舊性出血者,應用促進混濁吸收的藥物,如狄奧寧眼藥水滴眼,口服維生素C、他巴唑等;
肌注安妥碘或透明質酸酶。
嚴重病例一般治療無效者,可采用玻璃體切除術。
病因學
先天殘留于玻璃體內的胚胎細胞或組織、視網膜或葡萄膜的出血侵入玻璃體內,高血壓、糖尿病、葡萄膜炎的出血或滲出物侵入玻璃體內,老年人高度近視眼的玻璃體變性,均可導致玻璃體液化而混濁。
其他如眼外傷、眼內異物存久留、寄生蟲或腫瘤等也可發生玻璃體混濁。
臨床表現
1.輕度病人自覺眼前黑影飄動,就如蚊蠅飛舞。
起病突然,病情發展較快。
隨著玻璃體混濁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而影響視力的程度也不一樣。
輕度混濁不影響視力,用檢眼鏡檢查也不能發現。
2.較顯著的混濁,常見于變性性近視,葡萄膜炎和玻璃體積血。
病人感到眼前粗大而量多的黑影,視力有不同程度的減退。
檢查眼底可發現如灰塵或粗條絮索塊狀飄浮不定,嚴重者不能窺見眼底,甚至眼底無紅光反射。
漆黑一片。
3.炎性混濁:系附近組織發炎時,由白細胞游出及蛋白質凝集而刀。
是各種視網膜和色素膜炎的共同表現。
如結核及梅毒性脈絡膜視網膜炎等,釣端螺旋體性色素膜炎、色素膜大腦為遷徒性眼內炎等。
4.出血性混濁:常見于外傷、手術、各種視網膜血管性疾病及血塊。
5.變性混濁:見于高度近視、視網膜脫離、玻璃體鈣質及膽固醇沉著等。
6.先天性混濁:多數胚胎期中胚葉組織殘留。
7.其他:如眼內異物、豬囊蟲、視網膜母細胞瘤等,均可引起玻璃體混濁。
引用:http://big5.wiki8.com/bolitihunzhuo_21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