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9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腦室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0 10:0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腦室炎

 

拼音

 

nǎoshìyán

 

英文參考

 

ventriculitis

 

概述

 

外傷后的腦室均屬細菌性腦室炎,主要見于腦穿透性損傷,特別是腦室穿通傷早期清創不徹底的病人,或系繼發于腦膜炎、腦膿腫。

 

有時甚至是因腦室外引流過久或行導管分流術而引起的醫源性感染。

 

通常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綠膿桿菌或厭氧菌。

 

診斷

 

腦室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腦脊液細胞學檢查,除腰椎穿刺腦脊液內白細胞增加及發現膿球外,腦室液的炎癥改變亦明顯,甚至可查見絮狀膿性分泌物,蛋白含量增高,糖定量降低,細菌培養可為陽性。

 

CT掃描可見被炎癥波及的腦室室管膜有局限性或彌散性薄層線狀強化,腦室內粘連出現分隔狀強化灶,腦積水或腦室變形、擴大。

 

腦室室管膜炎的MRI表現,早期可無陽性改變,嚴重時行T2加權掃描,可見腦室周圍白質內有帶狀高信號區環繞,腦室內的膿性灶亦顯高信號。

 

除此之外,CT和MRI還常發現一些并發于腦室炎的病變,如腦膜炎、腦膿腫、腦水腫及軟化灶等。

 

治療措施

 

細菌性腦室炎的治療與腦膜炎相似,應盡早查清致病菌及藥物敏感試驗,以便選用能透過血腦屏障的強效抗生素及藥物,盡快投給。

 

同時,應立即將先前置入腦室的引流管或分流管拔除,因為附著在管壁上的細菌具有更大的耐藥性。

 

如果腦室系統沒有梗阻,選用的抗菌藥物有效,感染常能得以控制,隨之腦脊液細胞數即減少,病情亦迅速改善。

 

設若是腦室系統存在阻塞,或敏試有效的藥物透過血腦屏障較差時,則應在全身用藥的同時,反復行腦室穿刺引流,并經腦室內給藥。

 

此時由于梗阻已變為腦室積膿(Pyocephalus),則需用置管引流或行雙管沖洗引流,以4~8萬u慶大霉素溶在500ml生理鹽水中,由一管緩慢持續滴入,經另一管等量引流至封閉的瓶或袋中,每分鐘30~40滴保持出入平衡,直到引流液轉清,癥狀好轉,細菌培養陰性及白細胞數正常之后,始可拔管。

 

位于腦深部接近腦室的膿腫,因靠室管膜一側的膿壁纖維化進程較慢,往往菲薄,故有突然破入腦室引起急性化膿性腦室炎的危險。

 

遇此情況,唯有緊急開顱切除膿腫,用抗菌鹽水徹底沖洗腦室,并置管行腦室外持續引流,同時,全身加強抗菌治療,始有一線救治希望。

 

臨床表現

 

輕度的腦室炎,臨床上可無特殊表現,其癥狀與腦膜炎相似,早期常被忽視。

 

因此,凡腦膜炎病人經常規治療之后,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均無相應的好轉,尤其是病情重篤又伴有明顯的顱內高壓時,即應考慮有腦室炎及/或特殊感染的可能。

 

嚴重的腦室炎起病急促,常有高熱、譫妄、意識障礙及生命體征等癥狀,甚至引發腦疝。

 

因腦膿腫突然潰破,大量膿液進入腦室系統,可引起強烈的植物神經反應,高燒、昏迷、雙瞳散大、血壓下降,迅即出現呼吸、循環衰竭,救治的希望甚微。

 

偶有腦深部切近腦室壁的膿腫,由于炎性反應的影響或因膿液的少量滲漏,使局部腦室室管膜受到炎性浸潤,常致腦室內粘連及隔膜形成,引起腦積水及腦室內感染性分隔小腔。

 

這種情況下,腦室炎的臨床表現,常呈亞急性或慢性感染過程,偶有急性發作,遷延較久,抗菌藥物難以進入病灶內,治療常感棘手,患者終將死于全身衰竭。

 

引用:http://big5.wiki8.com/naoshiyan_2197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21 10:15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