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之最/世界人文/伊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3 04:5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世界之最/世界人文/伊犁

 

【標題】:伊犁

 

【內容】:約在西元前3世紀末至西漢初,塞種人,大月氏和烏孫人先後從河西走廊一帶遷入現自治州境內。

 

烏孫人在伊黎河流域一帶建立了著名的烏孫國。

 

烏孫是現代哈薩克族的祖源之一。

 

西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到達烏孫,漢烏通好,漢公主細君和解憂相繼嫁給烏孫王。

 

以後烏孫又成了漢朝西域都護府所轄的屬國之一。

 

漢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密切了伊犁和內地的聯繫,烏孫“天馬”也進入了內地。

 

6世紀中葉,西突厥據“烏孫故地”稱雄中亞,設牙帳于伊犁,後歸於唐,唐代在現自治州境內設有多處都督府和軍事機構。

 

隨唐時期,穿越現自治州境內的絲綢之路北道的貿易十分興盛。

 

遼宋時代,中亞建立了西遼王朝,伊犁遷居了不少漢民,農業有較大發展。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經阿勒泰、伊犁等地西征中亞,開鑿了穿越天山支脈的塔勒奇通道(今霍城縣果子溝伊烏公路通道)。

 

其後,分封諸子。

 

現自治州境內就分屬於當時的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

 

明代,臣屬於明朝的西蒙古厄魯特各部活動於現自治州各地。

 

明末清初,準噶爾地方政權稱雄西部,政治經濟活動中心設在伊犁。

 

1755年,清朝平定準噶爾,在伊犁現霍城縣境內的惠遠舊城設“伊犁將軍”。

 

此後哈薩克、維吾爾、漢、錫伯、滿等民族官兵和老百姓陸續遷入現自治州各地,從事畜牧業生產和戍邊屯田,由於各族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當時伊犁地方經濟堪稱繁榮,惠遠城有“小北京”之譽。

 

鴉片戰爭後,民族英雄林則徐流戍于惠遠時,曾主持擴建了一條大型灌渠,即現在經改建後能灌溉百余萬畝良田的人民渠。

 

【序號】:565

 

引用:http://tw.18dao.net/%E4%B8%96%E7 ... /%E4%BC%8A%E7%8A%8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17 08:35 , Processed in 0.18750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