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方劑名稱由來】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5:05 | 只看該作者

牛郎串


出處:《串雅內編》

  
本方由牽牛子、檳榔、茵陳、莪朮、三棱、皂角諸位藥物組成,共為細末,醋糊為丸。


用於治療邪熱上攻、痰涎壅滯、噎膈、反胃吐食;


及積聚痞塊、瘡熱腫痛;


或大小便不利;


女人面色萎黃、癥瘕等症。


有清熱利濕、理氣散瘀之功。

  
方中牽牛子逐水通便,檳榔行氣除濕,茵陳清泄濕熱,莪朮理氣散瘀,三棱破瘀消積,皂角散結消腫。


諸藥共伍,對上述諸症有效。


方名「牛郎串」,是以方中二味屬藥,一名牽牛子,一名檳榔,而取其諧意稱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5:40 | 只看該作者

手拈散


出處:《丹溪心法》

  
本方由延胡索、五靈脂、草果、沒藥等四味藥物組成,共為細末,每用 6 克,酒調送服。


用於治療脘腹痞脹、心脾氣痛之症。


有理氣散瘀、溫中止痛之效。

  
方中延胡索行氣活血,長於止痛;


五靈脂通利血脈,行血止痛,沒藥袪瘀止痛;


草果理氣散寒,故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有效。


「手拈」,用手取物。


在此則指運用本方之後,尤如通閉解結、手到病除,表示治療效果迅速,故名「手拈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6:24 | 只看該作者

升降散


出處:《寒溫條辨》

  
本方由殭蠶、蟬蛻、薑黃、大黃為末,黃酒、蜂蜜調勻冷服。


用於溫病表裏三焦大熱,證見憎寒壯熱、頭痛咽腫、煩渴引飲;


或上吐下瀉、吐衄便血等。


近年來廣泛應用於眩暈、胃脘痛、不寐、中風、厥頭痛、外感等證,有較好的療效。

  
本方藥僅四味,其中殭蠶、蟬蛻袪風解痙、散風熱、宣肺氣,宣陽中之清陽;


大黃、薑黃蕩積行瘀、清邪熱、解溫毒,降陰中之濁陰;


又加黃酒為引,蜂蜜為導。


兩兩相伍,一升一降,可使陽升陰降,內外通和,而溫病表裡三焦之熱全清。


楊栗山云:「名曰升降,亦(表裡)雙解之別名也。」(《寒溫條辨》)因之命名「升降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7:02 | 只看該作者

升陷散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本方由生黃耆、柴胡、知母、桔梗、升麻五種藥物組成。


用於治療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氣息將停,危在頃刻等症。


有補中益氣、升提舉陷之功。

  
著名中西匯通醫家張錫純認為:胸中呼吸之氣謂之「大氣」。


大氣升則呼吸調勻,人體安和;


大氣陷則呼吸迫促,變證峰起。


方中黃耆為君,補氣升提,並以涼潤之知母緩其熱;


柴胡、升麻能引下陷之大氣上升;


桔梗為藥中之舟楫,能載諸藥之力上達胸中以為嚮導。


故服用本方可使下陷之大氣得以升復,氣短之證從而治癒,故名曰「升陷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7:51 | 只看該作者

升陽益胃湯


出處:《脾胃論》

  
本方由黃耆、半夏、人參、炙甘草、獨活、防風、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澤瀉、柴胡、白朮、黃連等組成,加薑、棗水煎服。


用於脾胃虛弱之怠惰嗜臥、口苦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等症。


有升陽益胃之功。

  
本方為李東垣治療勞倦傷脾、溫熱中阻、營衛不和的名方。


「升陽」者,升脾之陽;


「益胃」者,益胃之氣。


東垣認為脾胃為元氣之本,為升降之樞紐,上述諸症皆由於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的結果。


故創此方以升發陽氣,振奮脾胃運化功能,從而使脾氣升而胃氣降,維持「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的正常生降運動。故稱「升陽益胃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8:47 | 只看該作者

六一散


出處:《傷寒直格》

  
本方由滑石、甘草二味藥物組成。


用於感受暑濕之身熱、心煩口渴、小便不利;


或嘔吐泄瀉;


亦治膀胱濕熱所致的小便赤澀淋痛,以及砂淋等症。


有清暑利濕之功。

  
「六一」,指原方中藥物用量;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以數而名之。


又名天水散,汪昂曰:「其數六一者,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也。」(《醫方集解》)。


亦名神白散,「因其色白而神之也。」(《增補內經食遺方論》)

  
本方加辰砂,燈心湯調服名益元散,意為除中焦積熱以益一元之氣也;


本方加青黛名碧玉散,因青黛色如碧玉也;


本方加薄荷名雞蘇散,因薄荷又名雞蘇或水蘇。


三方均能清暑,而各分別適用於兼驚、兼熱、兼表證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9:26 | 只看該作者

六和湯


出處:《醫方考》

  
本方由砂仁、半夏、杏仁、藿香、木瓜、厚朴、扁豆、赤茯苓諸藥組成。


用於夏月飲食不調,濕傷脾胃所致的霍亂吐瀉,倦怠嗜臥,胸膈痞滿,舌苔白滑等症。


功能袪暑除濕,健脾和中。

  
本方為治外感暑濕,內傷生冷之證的效方。


「六和」者,即六腑和調之義也。


因脾胃為六腑之總司,後天之本,本方所治之證,雖有外感、內傷,但以脾胃病變為主。


本方能調理脾胃,使六腑安和,身體健康,故稱「六和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六和湯由上方加白朮、人參、甘草、生薑、大棗組成,通治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所傷之病。


因該方能使六氣調和,病去人安,故亦名「六和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0:04 | 只看該作者

六味地黃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本方由熟地黃、山茱萸、乾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六藥組成。


用於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牙齒動搖,小便淋瀝,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有滋陰補腎之功。

  
本方由金匱腎氣丸化裁而來。


錢乙製此方時,謂小兒陽氣甚盛。


故去桂、附不用,原為主治小兒「五遲」證,後世推廣為滋補腎陰之祖方。


本方重用熟地黃以補腎,六種藥物中酸苦甘辛鹹淡六味俱備,故名「六味地黃丸」。


正如王旭高說:「酸苦甘辛咸淡比,六味之名以此。曰『地黃』者,重補腎也」。


(《王旭高醫書六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0:45 | 只看該作者

火鬱湯


出處:《蘭室秘藏》

  
本方是由升麻、葛根、柴胡、白芍藥、防風、甘草諸味藥物組成,共為粗末,每用15克,加連鬚蔥白3寸,水煎,不拘時服。


用於治療心火下陷脾土之中,鬱而不得伸,五心煩熱諸證。


有辛散透達,發泄火鬱之功。

  
「火鬱」,是指熱邪伏於體內,治宜因勢利導,正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所云「火鬱發之」。


方中用升麻升陽散火;


柴胡清熱解鬱;


葛根解肌透達;


白芍斂陰和營;


防風疏調肝脾;


甘草調和諸藥;


蔥白辛溫發表。


諸藥同用,可使火鬱從肌表而解,故名「火鬱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1:24 | 只看該作者

引火湯


出處:《瘍醫大全》

  
本方由熟地黃、玄參、茯苓、白芥子、山茱萸、山藥、五味子、肉桂等諸味藥組成。


用於治療陰虛所致的咽喉疼痛症。


有滋陰清熱之效。

  
腎為水火之臟。


腎陰即元陰、真水;

腎陽即元陰、真火。


足少陰腎經入肺、循喉嚨,達舌根。


腎陰不足,虛火上炎,遂成咽喉疼痛之症。


本方之中,用熟地、玄參、山茱萸、山藥等滋陰降火之藥,再用肉桂、白芥子等引火歸元,從而使陰虛之火引歸腎宅,咽痛之症自然消失,故名「引火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2:06 | 只看該作者

孔聖枕中丹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

  
本方由龜板、龍骨、遠志、菖蒲四味蜜丸,黃酒送服。


用於心血虛弱,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健忘失眠等症。


有補心、安神、益智之功。

  
「孔聖」,指孔子,封建統治者尊他為「聖人」;


「枕中」,古時枕形箱篋,中可儲物。


本方取龜(版)屬陰而靈、龍(屬)陽而靈,借二物之陰陽,以補身之陰陽,假二物之靈氣,以補心之靈氣,再佐以芳香苦辛之味,通腎起以開心竅。


喻本方服之可治健忘諸證,使人智慧聰明,讀過之書猶如古時聖人一樣過目成誦,又如藏於枕篋一般勞記不忘。


故稱為「孔聖枕中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2:46 | 只看該作者

玉女煎


出處:《景岳全書》

  
本方由石膏、熟地黃、麥冬、知母、牛膝諸藥組成。


用於胃熱陰虛之牙痛、頭痛、齒鬆牙齦出血,煩熱口渴,舌乾紅,胎黃而乾等症。


有清胃滋陰之功。

  
「玉女」,有三種說法:一指古代道家稱腎為「玉女」,本方可滋補腎水,故名。


一指觀音菩薩左有「金童」,手持淨瓶,右有玉女,手持柳枝,觀音用柳枝醮淨瓶之水,灑於大地則清涼滋潤,喻本方有滋陰降火之功。


一指石膏其色白無暇,性陰寒,象徵「玉女」。


本方以狀如「玉女」之石膏為主,既補腎水之不足,又瀉胃火之有餘,宛若觀音大士用柳枝醮淨瓶之水灑於大地一樣,從而使陰虛火亢之症迅速得以平息,所以名「玉女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3:34 | 只看該作者

玉環煎


出處:《醫醇謄義》

  
本方由玉竹、沙參、蛤粉、羚羊角、麥門冬、貝母、石斛、瓜蔞皮等諸味藥物組成,水煎加梨汁半杯沖服。


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微喘,肌表漫熱,口燥咽乾等症。


有清肺潤燥,止咳化痰之功。

  
「玉環」,指用玉石製成的環,古時用作配飾。


古時玉亦入藥,《本經》列為上品,且云:「味甘平無毒,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


方中使用諸如玉竹、沙參、麥冬、石斛、瓜蔞皮等一派甘寒清潤之品。


又用蛤粉、羚羊角、貝母等出除肺熱之藥。


用之可使肺熱喘咳得以悉除。


其藥性如玉,效價之高,又如貴重的「玉環」,故名「玉環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4:11 | 只看該作者

玉真散


出處:《外科正宗》

  
本方由南星、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諸藥組成。


用於破傷風,證見牙關緊閉,口撮唇緊,身體強直,角弓反張,脈弦緊等。


有祛風化痰,定搐止痙之功。


「玉真」,古時對仙人的別稱。


唐‧張籍有「泥灶煮靈液,掃壇朝玉真」之詩(《張司業集二‧靈都觀李道志詩》)。


本方為治破傷風之常用方,諸藥合用,標本同治,使風散搐定,諸證得以緩解。


由於用本散療效卓著,其起死回生之功,如同仙人所製之方,可挽救生命於頃刻,故名「玉真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4:51 | 只看該作者

玉燭散


出處:《儒門事親》

  
本方由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大黃、芒硝、甘草七味藥物組成,共為粗末,水煎食前服用。


用於治療血虛裏熱,大便秘結;


或婦人經候不通,腹脹作痛等症。


有養血清熱,通經止痛之功。

  
「玉燭」,比喻四時風調雨順,寒燠合序。


《爾雅‧釋天》云:「四氣和謂之玉燭」。


方中四物湯養血和血;


大黃、芒硝泄熱通腑。


用於因血虛所致的腹脹、便秘、經閉等症,可使氣血和調一樣,腑氣得通,人體安和,好似自然界風調雨順,四氣和融一樣,故名「玉燭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5:27 | 只看該作者

玉肌散


出處:《瘍醫大全》

  
本方由白附子、白芷、滑石各等分,加綠豆半升,研為細末,每用三匙,早晚洗面。


用於治療風濕雀斑,酒刺,白屑風,皮膚瘙癢等症。


有祛風祛斑、潔面潤膚之功。

  
方中用白附子祛風止癢;


白芷潔面祛斑;


滑石潤滑肌膚;


綠豆清熱解毒。


諸藥配伍,用於治療面部肌膚諸症自當有效。


「玉」,是指純潔透明,質地堅細的礦石,這裡用來形容人體面部皮膚面白美麗。


由於本方有潔面祛斑作用,故使用後可使面肌如玉光潔,因而命名為「玉肌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6:05 | 只看該作者

玉鈅匙


出處:《三因方》

  
本方由馬牙硝、白殭蠶、硼砂、梓腦四味共研末、吹喉用。


用於外感風熱所致之喉痺,及臟腑積熱所致之纏喉風。


有清風熱,利咽喉之功。

  
喉痺,一作喉閉,為咽喉紅腫疼痛閉塞之證。


纏喉風,為喉關內外發紅浸腫疼痛,紅絲纏繞之證。


兩證雖然病因不一,輕重有別,但共同證候為咽喉腫痛、閉塞不通。


用本方藥末、以紙管吹五分入喉中,洵救急之良法也。


「玉」,謂其藥末色白如玉;


「鈅匙」,這裡指喉部關鎖,當用此開之。


王晉三云:「胡匙耆,喻治咽喉功效之神」。


《古方選注》本方藥物色自珍貴如玉,猶如神奇的「鈅匙」一般,可開啟喉部腫痛閉塞之證,故稱「玉鈅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6:42 | 只看該作者

玉容散


出處:《醫宗金鑒》

  
本方由白牽牛子、團粉、白蘞、細辛、甘扮、白鴿糞、白芨、白蓮蕊、白芷、白朮、白殭蠶、茯苓、白附子、鷹屎白、白扁豆、白丁香、荊芥、獨活、羌活、防風諸藥組成,共為細末。


用於治療面部黧黑斑,初起色如塵垢,日久黑似煤色,枯暗不澤,大小不一。


有美容化斑、袪風止癢之效。

  
使用本方時,每用藥末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汁,搽拭面部,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各一次。


方中應用大量潔面袪斑、美容潤膚之品,用之可使面部黑斑消退,容顏美好如玉,故名「玉容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7:24 | 只看該作者

玉泉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濁》

  
本方由天花粉、葛根、麥門冬、人參、茯苓、烏悔、甘草、生黃耆、炙黃耆諸藥組成,共為細末,煉蜜為丸。


用於治療五臟氣餒,陰虛內熱,外消肌肉,發為消癉之病。


有益氣養陰、清熱生津之效。

  
消癉,亦名消渴。


泛指多飲、多食、多尿症狀為特點之病證,相當於現今之「糖尿病」。


本病的發生多因過食肥甘,飲食失宜;


或情志失調,勞逸失度,導致臟腑燥熱、陰虛火旺而發。


「玉泉」,為泉水之美稱,道家亦指口中舌下兩脈之津液。


本方用大隊滋陰潤燥、益氣生津之品組方,服之可使陰精得充,津液自回,口中津津常潤,猶如玉泉之水,源源不斷,故名「玉泉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8:11 | 只看該作者

玉屏風散


出處:《醫方類聚》

  
本方由黃耆、白朮、防風、加生薑組成。


用於表虛衛陽不固所致之惡風自汗,面色恍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浮虛軟;


及體虛易感風寒者。


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

  
「屏風」,為室內陳設而作為擋風或遮蔽的用具。


本方補散兼施,通過補益肺氣,增強衛外功能,使表固而自汗愈,猶如擋風的屏障。


又防風,一名屏風,本方用防風以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


黃耆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


寓散於補之中、散邪而不傷正。


柯鈞伯云:「此欲散風邪者,當倚如屏,珍如玉也」。


(《刪補名醫方論》)故名日「玉屏風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0:52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