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唐高宗易后】 唐高宗即位後,繼貞觀之治,而有永徽之治,惜因易后一事,為德不卒,寖假使李唐一變而為武周。
高宗王皇后,并州祁人,魏尚書左僕射王思政之孫,父仁祐。
武則天(西元六二四~七○五年),并州文水人,家世低微。
父士,乃并州木商,高祖嘗領屯汾晉,休其家,因被顧接。
及高祖留守太原,引之為行軍司鎧參軍。
貞觀末,則天年十四,太宗聞其美,召為才人,高宗嘗見之,太宗崩,武氏入感業寺為比丘尼。
永徽五年(六五四),高宗至寺進香,再見武氏,有意召納,時王皇后無子,而蕭妃方幸,后欲間蕭妃之寵,因令武氏蓄髮,召入宮中。
武氏降體事后,后喜,數譽於帝,因進為昭儀。
一旦顧幸,寵出蕭妃右,漸與后不協。
武氏生一女,皇后就顧弄,后既去,武氏斃女於衾下,高宗至,武氏佯為歡言,發衾視女,女已死,驚問左右,皆曰:后適來。
武氏即悲泣,皇后無以自解,由是高宗有廢后之意。
永徽五年,后舅柳奭請解政事。
六年七月,李義府上表請廢皇后而立武昭儀,九月,高宗召長孫無忌、李世勣、于志寧、褚遂良,議立武氏為后之事,遂良與無忌皆反對,志寧不敢言,其時,來濟為中書令、韓瑗為侍中,皆上奏諫。
異日,世勣入見,謂此乃皇帝家事,不必問外人,帝意遂決。
十月,王皇后、蕭淑妃並廢為庶人,立武氏為皇后。
唐制:皇后以下有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有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有二十七世婦:婕妤、美人、才人各九,有八十一御妻:室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
武則天,太宗時為才人,不過充數後宮,高宗既召為昭儀,後又加宸妃之號,此韓瑗、來濟所謂別立名號者。
武氏於光宅元年(六八四)臨朝,天授元年(六九○)改唐為周,實則自顯慶後已擅權,當政凡五十年。
(章群)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