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蕭友梅】 蕭友梅(西元一八八四~一九四○年)。
字雪朋、思鶴,廣東省中山縣人。
童年居澳門。
聞葡人奏風琴,輒心嚮往之。
十六歲就讀於廣州時敏學堂,越兩年東渡日本,入東京高師附中,同時在東京音樂學校選修鋼琴及聲樂。
二十二歲考得廣東省官費留學。
入東京帝大攻讀教育三年,同時繼續鋼琴選修。
此期間加入同盟會,襄助革命,國父在東京一度有難,曾不避危險護其安全達一月之久。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應清政府留學畢業會考,獲得文科人。
民國元年三月,任總統府祕書;
五月,調廣東省教育司科長,十一月又經教育部選派赴德國留學,入萊比錫大學讀哲學及教育,並在萊比錫音樂院專修理論作曲。
五年,以中國古代樂器考獲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去柏林大學及星氏(Stern)音樂院研究,於九年回國。
時蔡元培長北大,聘蕭氏主持該校音樂研究會,並任女高師、藝專音樂科系主任,與楊仲子、劉天華聯合蔡元培、趙元任、劉半農、趙麗蓮等,組織國樂改進社,研究改進中國音樂。
十七年,蔡元培創辦上海音樂院,蕭氏代院長。
翌年,改制為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擔任校長。
蕭氏培育甚多人才,為我國音樂教育奠定基礎。
抗戰期間日軍侵占上海,將音專遷入法租界,繼續弦歌。
不幸積勞成疾,於二十九年底去世,享年五十有七。
蕭友梅作有「卿雲歌」(一度為教育部選為國歌)、「問」等歌曲;
「新霓裳羽衣舞」等鋼琴曲,著有「普通樂學」、「和聲學」等書;
「中西音樂的比較」、「十年來的中國音樂」等論文傳世。
(劉燕當)見圖1(蕭友梅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