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能帶】 原子內之電子依其能量而排列在某些特定的能階(EnergyState),如1s、2s、2p…等。
而這些能階是量子化的,亦即不連續的。
當兩個原子組合成分子時,由於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電子能階會有些許改變,稱之為能量分劈(EnergySplitting),其能譜(EnergySpectrun)此時形成了一系列不連績的雙能階,即每一原子內之能階,1s、2s、2p…等,都分劈成兩個很接近的次能階。
即由兩個原子組成之分子,其1s能階有兩個次能階,每一次能階可容正、反自旋電子各一,共四個電子。
在三個原子組成之分子,其每一原子能階分劈成三,而四原子組成之分子其每一原子能階,分劈成四次能階,餘次類推。
固體可視為一N個多原子組合成之巨大分子。
其每一原子能階,分劈成N個非常接近的次能階。
因為N的數目非常大~1023,所以其能階中兩次能階之距離就變得非常小,而視之為一連續之能帶,即每一能階1s、2s、2p…等形成1s、2s、2p…等能帶。
一般能帶的寬度大約是5eV,由此計算出能帶內兩次能帶間之距離大約是5eV,除以原子數目(1023)等於5×10-23eV。
圖1是鋰原子、分子和固體之能譜分布情況。
見附圖1。
能帶之寬度,隨能量之增加或晶格內原子之間距縮短而變寬。
固體之能譜是由許多能帶組合而成,兩能帶之間隔,不容任何電子存在稱之為禁帶(ForbiddenBavd)。
在某些情況下,兩能帶會重疊而使禁帶消失。
圖2是鈉原子間之距離與能帶間之關係。
見附圖2。
能帶是固體物理中一個重要的觀念。
能帶之結構以及電子在能帶的分布情況,可以決定一個晶體之導電性質。
如果一晶體內之電子排列,使其能階中某一能帶以下之能帶,完全占滿,而其以上之能帶,完全沒有任何電子時,欲使這種晶體導電,必須使能帶內之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由下面占滿之能帶,跨越禁帶到達上一能帶中。
此種晶體,通常稱之為絕緣體。
如果一個晶體中,其能譜內之能帶,有一個或數個能帶,祇有部分占有電子(如百分之十~九十),此晶體可容電子其有少許能量,即可運動,一般稱此種晶體為金屬。
(周傳心)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