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銀幕】 為便於觀眾能清晰的觀賞影片,放映機將映像投射於布幕上,這布幕即稱為銀幕(Screen)。
它是由特殊的布料縫製而成,為發揮潛藏於布幕後音響裝置的聲效,在這布幕上有著無數微小細孔,而且為使反射效能良好,在布幕上塗有一層特殊塗料。
銀幕大致可分為標準銀幕(Standard-screen)及「大銀幕」(Wide-screen)二種。
所謂標準銀幕即縱橫的比例為一比一.三七。
而大銀幕則因其包括許多不同之種類,其性質亦不盡相同,但在其尺寸之比例上大約如下:Vista-vision為一(縱):一.八五(橫)、Cinemascope為一(縱):二.五五(橫)、Cinerama為一(縱):二.八八(橫)、TodA-O為一(縱):二.二一(橫)…等幾種為代表。
在西元一九○○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時,法國的留米耶爾(Lumiére)兄弟曾有採用縱十五公尺,橫二十五公尺之大銀幕的記載。
到了一九五○年代,大銀幕才開始急速的一般化,明顯的這是與對抗電視之發明有關係。
銀幕之加長當然影響到映像的構圖、大小,甚至與整部作品的性質有關連。
標準銀幕的畫面與人類之視野較為接近,因此對於遠景、近景、特寫等可以自由的做急速的變化,而大銀幕較適於對大空間為背景的事件之展示如戰爭電影、西部電影等。
寬廣的畫面中只有黑白色調的變化總顯得較單調,因此一般大銀幕採用彩色作品較能發揮其色彩所持有的豐盛的華麗美。
由於銀幕的大小形狀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視覺效果,所以若將標準銀幕用之電影的同樣內容,只使其尺寸擴大,則這種大銀幕電影便失去意義。
(張昌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