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笑劇】 笑劇,為喜劇的一種極端的形式,為了「笑」,不惜犧牲劇情的可信性,特別是馬戲與肉體的攻擊。
起源於土俗戲劇粗鄙的逗笑取樂,少見的文字記錄見之於希臘新喜劇發展所留下的遺響。
笑劇在羅馬時代盛行一時,並形成後世即興喜劇的註冊標誌。
在中世紀晚期,它也風行於法國,對後來的大喜劇家莫里哀也有著影響,一直沿續至戈第耶.嘉桂以(Gaultier-Garquille)、格羅斯.季洛姆(Gross-Gillaume)與杜呂坤(Turluquin),最後跟約得烈(Jodelet)相與消失。
舊笑劇裏,寫成文字的劇本並不多見,最著名的是MaitrePierrePathelin,流傳下來,幾經改寫、改編,乃至翻譯,都不失其原有的強韌幽默。
早期的英國聖經劇也不乏笑劇的因素,學校演出也有笑劇式的穿插劇,但在義大利與日耳曼,法國笑劇的影響則是其他劇種所無法望其項背的,其發展頂點則為約翰.海烏(JohnHeywood)的劇作。
西元十八、十九世紀的短劇中,英語世界的劇場在演出五幕的悲劇之後,總會加演一齣笑劇,以為輕鬆的調節。
那些短劇大都失傳,透過某些特出的喜劇家,卻也算是戲劇甘草,博人一璨。
笑劇一詞的現代用語指的是處理某些荒唐事而長度足夠的戲,通常以婚外偷情為基調,故又有金屋笑劇(BedroomFarce)之稱。
由於其「笑」果強韌,透過翻譯,笑劇比喜劇還能保留原有的笑料與韻味,如英國費多(Feydeau)的笑劇。
英國的現代笑劇以品內羅(Pinero)為萵矢,之後,布爾登.湯姆斯(BrandonThomas)的Charley'sAunt(一八九二)是著名的例子,王爾德(OskarWilde)的一本正經的重要性(TheImportantofBeingEarnest,一八九五)更是笑劇的變奏曲。
他劇作中的對位法與反諷性,建立在行為者的優雅、急智,與其實際作為的荒謬性兩者間的對比上。
對白永遠往復徘徊於諷刺的邊界,永遠在接近辛辣批判將入未入的微妙點游移,但從未突破那一點。
笑劇的特色是能引發人喜悅與大笑,言詞殘陋、淫褻、機智、幽默、弔詭,動作卑抑、乖訛,情節荒謬、不合常理,人物往往有類型化的傾向,如希臘新喜劇分為老人型、婦人型及奴隸型等。
古羅馬的土俗笑劇,與文藝復興時代的即興喜劇莫不皆然。
這一特色一直到目前的通俗劇種中也都加以保存了下來。
中國古典與民間戲劇裏,笑劇成分更是俯拾皆是,加平劇中荷珠配、拾玉鐲,在人物上更分化為丑角、文丑、武丑、丑旦等,其引君一笑的功能則一。
(林國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