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詠嘆調】 詠嘆調,義大利文為Aria,為西元十七、十八世紀的清唱劇(Cantata)、神劇(Oratorio),以及十九世紀末葉以前的歌劇(Opera,但R.Wagner式的歌劇除外)中之主要的獨唱曲,曲調優美、動人,有樂器伴奏。
詠嘆調在樂曲形式方面採用的是「非反覆歌」(NonstrophicForm),即不用同一旋律換填歌詞的形式。
通常歌劇作曲家寫詠嘆調時,均是為男主角或女主角誇張而深入的表現其劇中的感情,以及發揮其歌唱方面的高超技巧,與甜美的聲音而作。
因此,往往忽略了劇情的進展。
而讓垂危的主角引吭高歌。
歌劇上演時。
劇情縱然只是古代的一般故事,並且在音樂方面,和聲與管絃樂亦有諸多的缺點,然而其中若出現了幾首(甚至只有一首)動人的詠嘆調,用來取長補短的話。
這齣歌劇仍是會受歡迎的。
自十八世紀以來,較受歡迎的歌劇詠嘆調,不勝枚舉,僅就各作曲家之代表作列舉一二:莫札特(W.Mozart)的費加洛的婚禮(LeNozzediFigaro)中之「愛情的神啊!
請哀憐我吧(PorgiAmor)…」;
董尼才悌(G.Donizetti)的愛情的靈藥(L'Elisird'Amore)中之「一滴美妙的情淚(UnaFurtivaLaGrima)」;
威爾第(G.Verdi)的弄臣(Rigoletto)中之「善變的女人(LaDonnaeMobile)」;
馬士康尼(P.Mascagni)的鄉間騎士(CavalleriaRusticana)中之「媽媽,您也知道?
(VoiLoSapete,OMama)」;
普契尼(G.Puccini)的托斯卡(Tosca)中之「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D'arte,VissiD'amore)」以及「星光燦爛(ELucevanleStelle)」等。
(林桃英)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