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尾夜鷹】 Scissor-tailed Nightjar
【辭書名稱】鳥類
學名:Hydropsalistorquata形態:體長25~30公分(若包含雄鳥外側尾羽,則全長可達27~36公分)。
背部褐色,有深褐色條紋。
頸圈很粗,為茶色或淡黃色,眉線細呈白色;
喉部白色,無明顯斑塊。
翼上無白斑,覆羽褐色,具淡黃色和灰白色斑點,沿肩羽有條明顯的淡黃色線。
體下褐色,帶有淡黃色斑點與條紋,至腹部及側腹轉變成淡黃色或黃白色,帶有褐色條紋。
虹膜深褐色,喙深褐色且喙尖黑色,腳褐色。
雄鳥有很長的白色外側尾羽,邊緣為褐色;
雌鳥尾羽較短且不為白色。
分布:共2亞種,分布於南美洲,包括玻利維亞東南部、巴西南部、巴拉圭、阿根廷中北部及烏拉圭。
大部分為留鳥,少數會遷徙。
生態習性:棲息於森林或散生樹木的草地,有時也出現在城鎮或郊區的公園。
以昆蟲為食,似鶲科鳥類般站在棲枝上定點捕食。
繁殖期時雄鳥常站在棲枝上鳴唱,鳴聲為重複的“tsip”短音;
飛行時的叫聲則為高音調的“tsig”。
雄鳥的求偶動作在地上進行,將長尾羽伸展又收攏發出拍擊聲;
有時也飛起,由翅膀發出拍擊聲。
每窩產2個橢圓形卵,乳白色、淡粉紅色或淺褐色。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