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夜鷹】 Jungle Nightjar
【辭書名稱】鳥類
學名:Caprimulgusindicus形態:體長28~32公分。
背部有許多深色蠹斑及條紋,有似枯葉般的偽裝效果。
體色大致為灰褐色,肩羽灰色;
喉部黑褐色,下喉部兩側有白色斑塊。
本種與長尾夜鷹(Large-tailedNightjar,Caprimulgusmacrurus)相似,但體型略小,頭頂較黑,背部蠹斑較深;
耳羽與喉部較不明顯且顏色較深,下喉部白斑較小,沒有暗鏽色的頸圈,胸部顏色較深,肩羽顏色對比不明顯且滿布黑、黃、白色的蠹斑,白至淡黃色的翼帶較不明顯。
飛行時,飛羽與尾羽的白斑比長尾夜鷹小。
雌雄外形略有差異:雄鳥的初級飛羽與外側尾羽末端有白斑;
雌鳥飛羽的斑點偏淡黃色且範圍較小,且沒有明顯的尾羽白斑,外側尾羽末端為褐黃色。
亞成鳥體色似雌鳥但顏色較淡,初級飛羽與次級飛羽尖端為淡暖黃色。
分布:共5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東南部及南部。
於西伯利亞、日本、韓國繁殖,冬季遷移至印尼爪哇附近島嶼、蘇拉維西度冬。
少部分為留鳥族群。
生態習性:棲息於稀疏的常綠闊葉林、針葉樹林或次生林,偶爾出現於開闊地或花園,分布海拔至2,135公尺。
雄鳥防禦領域的叫聲是急促的“tuctuctuctu…”,3~4秒內可再可重複達16次,短暫停歇後又重複單調的叫聲;
另有一叫聲為快速且低沈的“quor-qour-quor”,可能為母鳥的叫聲。
繁殖期3~8月,每窩可產1~2顆乳白色的卵,上有大理石紋及灰褐色、暗灰色及稻色的斑點。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