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地列斯夜鷹】 Antillean Nighthawk
【辭書名稱】鳥類
學名:Chordeilesgundlachii形態:體長20公分,有灰色和茶色二型。
頭頂深褐色帶有淡黃色斑點,眉線灰白色;
無頸圈,頸背褐色,有淡黃色或灰白色斑點。
背部褐色或黑褐色,密布淺色斑點;
體下為灰白色,有褐色橫紋,至腹部及側腹逐漸變成褐色。
翼形長而尖,覆羽褐色帶有淺色斑點,尾似魚尾略分叉。
虹膜暗褐色,喙黑色,腳褐色。
雄鳥喉部為白色,5根最外側的初級飛羽上有寬闊的白色帶,且尾羽末端前有寬闊的白色橫帶(中央尾羽除外);
雌鳥喉部為淡黃色,飛羽白色帶不明顯,尾羽則無白色橫帶。
分布:共2亞種,分布於北美洲及中美洲,繁殖於美國東南端、巴哈馬群島、西印度群島等。
生態習性:棲息於開闊或半開闊的乾燥地帶,包括新開墾地。
捕食蛾類、甲蟲或其他昆蟲,飛行於森林、海岸、田野、牧場或城鎮上空搜尋獵物,單獨或呈小群覓食。
遷移性鳥類,但度冬地不明。
光靠外形與美洲夜鷹(CommonNighthawk,Chordeilesminor)很難區分,最好的區分方式是雄鳥特殊的展示飛行叫聲“pity-pit-pit”,同時會鼓動雙翼發出嗡嗡聲,有時會發出帶鼻音的“penk-dik”。
每窩產1~2枚卵,淡灰色至青白色,多由雌鳥抱卵,19天孵化。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