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清帝退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2 15:2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清帝退位

 

武昌起義後不久,清政府與革命軍議和乃是袁世凱的主張。

 

袁於中日甲午戰後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因有成就,做過山東巡撫、直隸總督、外務部尚書。

 

光緒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八),德宗臨死前,要求醇親王載澧(德宗兄)殺袁,以其在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曾出賣改革派。

 

及載澧之子溥儀立,乃罷袁之官。

 

辛亥武昌事起,清廷以袁對北洋軍甚具號召力,遂委袁為湖廣總督,辦理攻剿革命軍事,袁不應。

 

繼以戰況不利,清廷再委袁為內閣總理大臣,袁始赴北京就職。

 

袁之出山,給清廷帶來希望,也給革命軍帶來希望,同時又給在中國享有特權的列強帶來希望。

 

清廷希望他能削平革命軍;

 

革命軍因袁為漢人,希望他迫清帝退位;

 

列強見清廷已無能為力,希望袁能與革命軍議和,共同恢復中國之秩序,以免外國人的生命財產及商業受損。

 

袁為了不讓任何一方失望,一面派馮國璋攻下漢口,表示為清廷盡力;

 

一面派人與革命軍議和,表示無意與革命軍為敵;

 

另並表示力謀恢復中國秩序,以取得外人之信任。

 

革命軍方面,為集中獨立各省之力量,各省都督代表聯合會初集議於上海,再集議於武漢,繼集議於南京,不僅要制定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而且要選出一共同領袖。

 

正在為選黎(元洪)或選黃(興)發生爭執時,適孫中山先生自美經歐返國抵滬,乃於宣統三年十一月一日(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南方迅速決定新中國之元首後,袁氏甚為不悅,和議停頓。

 

但革命軍方面,自始即表示:只要袁贊同共和,使清廷退位,卸推袁為新共和國之總統。

 

袁甚有意總統之位,但以身為清廷之內閣總理,不便自我表示贊同共和,旋唆使清軍將領四十二人(後增至五十人),由段祺瑞領銜,通電主張共和。

 

清廷見大勢已去,乃於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頒布退位詔書,依其優待辦法:清帝退位後,中華民國仍待以外國君主之禮,准其暫住皇宮,並保護其財產,每年由國民政府撥給歲月四百萬元,所有禁衛軍概歸中華民國陸軍編制。

 

並宣布將組織新政府之事,託之於袁世凱。

 

(樂炳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25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14:23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