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黨錮之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0 23:4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黨錮之禍

 

東漢自和帝以降,外戚與宦官循環傾軋,紊亂國政,在政治上猶如一股濁流。

 

另則因光武提倡儒術,尊崇節義,歷朝因之,遂蔚為風氣。

 

士君子競以名節相尚,不時批評朝局,裁量執政,形成輿論力量,即所謂清議,首都的太學便是清議的重心。

 

他們固不滿外戚之專橫,尤痛惡宦官之亂政。

 

桓靈之際,主荒政謬,清議赤峻,而外戚勢衰,宦官燄熾,氣節之士遂舉力以攻宦官,清濁之衝突因此達到高峰,而有黨錮之禍生焉。

 

桓帝時,太學生三萬餘人,以郭泰、賈彪為首,聯合太尉陳蕃、司隸校尉李膺等,主持清議,攻擊宦官。

 

延熹八年(西元一六五),中常侍張讓弟朔為縣令,因貪殘為李膺所殺,宦官深恨之,桓帝亦不滿膺之擅殺。

 

次年,有閹黨張成教子殺人,後雖遇赦,仍被膺處死。

 

張成弟子牢修遂上書誣告李膺等養太學游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為部黨,而誹訕朝廷,疑亂風俗。

 

桓帝怒,下李膺於獄,並大捕所謂黨人,牽連杜密、范滂等朝野之士二百餘人。

 

陳蕃上書極諫,被免職,外戚竇武再諫,且宦官亦恐「黨人」暴露其不法行為,並為之請。

 

詔赦「黨人」,遣歸田里,仍禁錮終身。

 

此為第一次黨錮之禍。

 

黨禍雖烈,黨人之聲譽卻反而益高,士大夫以能列入黨人為榮,於是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分譽天下名士為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

 

桓帝死,靈帝幼沖即位,竇太后臨朝,后父竇武以大將軍專政,並任陳蕃為太傅,兩人徵召海內名賢,次第引用氣節之士,於是李膺、杜密等又復進用。

 

至此外戚和朝士相結,與宦官之敵對更形尖銳。

 

建寧元年(一六八),陳蕃等勸竇武誅除宦官,專為宦官所聞,乃先發制人,矯詔以禁軍討竇武,武自殺,陳蕃亦遇害,竇、陳之門生故吏均免官禁錮,次年,宦官又誣名士張儉樹黨營私,圖危社稷。

 

靈帝下詔捕儉,儉逃匿,凡經歷之處,皆被收拷,辭所連引,布遍天下,被害之朝士有李膺、杜密等百餘人,流徙禁錮者達六、七百人,是為第二次黨錮之禍。

 

東漢經兩次黨錮之禍,賢臣名士被摧殘殆盡,朝廷善類為之一空,宦官益形放肆,於是朝政日非,各州郡亦同遭荼毒,民不堪命矣!

 

黃巾賊遂乘機煽惑,以希改朝換政,終生大亂,而演變為三國鼎峙之局。

 

(任育才)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35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14:14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