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0 23:4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議

 

議,咨謀以定事宜之文。

 

以辨潔明覈為主,分奏議、私議二體。

 

奏議,審議國事上奏朝廷;

 

私議,述私見以示人也。

 

文體明辯議云:「按劉勰云:議者,宜也。

 

周爰諮謀,以審事宜也。

 

周書曰:議事以制,政乃弗迷。

 

議貴節制,經典之體也。

 

昔管仲稱軒轅有明臺之議,則其來遠矣。

 

洪水之難,堯咨四岳,宅揆之舉,舜疇五人,三代所興,詢及芻蕘。

 

春秋釋宋,魯桓務議。

 

及趙靈胡服,而季父爭論﹔商鞅變法,而甘龍交辨,雖憲章無算,而同異足觀。

 

迄至有漢始立駁議,賈生之遍代諸生,可謂捷於議也,至如主父之駁挾弓,安國之辨匈奴,賈捐之之陳於朱崖,劉歆之辨於祖宗,雖質文不同,得事要矣。

 

若乃張敏之斷輕侮,郭躬之議擅誅,程曉之駁校事,司馬之議貨錢,何曾蠲出女之科,秦秀定賈充之謚,事實允當,可謂達議體矣。

 

漢世善駁,則應劭為首。

 

晉代能議,則傅咸為宗。

 

然仲瑗博古,而銓貫有敘。

 

長虞識治,而屬辭枝繁。

 

及陸機斷議,亦有鋒穎,而諛辭弗剪,頗累文骨,亦各有美,風格存焉。

 

蓋古者國有大事,必集群臣而廷議之,交口往復,務盡其情。

 

其後下公卿議,乃始撰詞書簡牘以進。

 

其大要在於據理析理,審時度勢,文以辨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事以明覈為美,不以深隱為奇。」

 

議之為文,其來悠遠,其流綿長,文例繁多。

 

(洪順隆)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35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14:1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