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後魏賈思勰撰。
全書正文十卷,九十二篇,共十一萬多字;
書前還有雜說、自序各一篇,是我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農書。
書中包括農林、畜牧、養魚、農產加工等,為總結華北地區農技經驗最成功的創作。
其成就有:一、對天時地宜的認識,將農作時間按不同作物分為上、中、下三時。
如種穀子,二月上旬是上時,三月上旬是中時,四月上旬是下時。
又將地宜分為上、中、下三等。
如穀子以綠豆、小豆為底(前作物)是上,以麻、黍、胡麻為底是中,以蕪菁為底是下。
二、肯定秋耕與耕地深淺的重要性,「初耕欲深,轉地欲淺」,「秋耕欲深,春夏欲淺」。
耕種高田或低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濕得所為佳,若水旱不調,甯燥不濕」。
三、就作物特性,配合輪作,指出豆類作物是良好的前茬作物。
又肯定綠肥作物的肥效,「凡美田之法,綠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
並充分利用陽光與耕地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將套作由蔬菜擴及到大田作物。
四、專論品種,如種穀篇介紹粟的品種就達八十多種,並分析各品種的品質與特點。
又將作物品種與天時地利互為聯繫,正確地指出品種的地域性。
此外,果樹森林的苗圃育苗、嫁接技術與薰煙防霜的經驗,家畜的形態與飼養,農產加工與微生物的利用等亦有記載。
總之,齊民要術一書,內容豐富,記述詳確,是一部累積祖先農技知識,極有價值的農學書籍。
(程光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