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鮮卑】 漢初東胡為匈奴冒頓單于所破,一支保鮮卑山(內蒙科爾沁右翼旗西),以後種族繁衍,因以為號焉。
其地東接遼水,西當西域,領土甚廣焉。
後漢光武帝時,南北兩單于互相攻伐,匈奴元氣大為損耗,而鮮卑轉盛,據有單于舊壤。
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
東漢末年,鮮卑大人檀石槐在位時,兵馬彊盛,其壤地南接漢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鄰烏孫,盡有匈奴故地,東西一萬二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網羅山川、水澤,鹽池甚廣。
乃分其地中東西三部。
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接夫餘、貊為東都二十餘邑;
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為中部,十餘邑;
從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烏孫為西部,二十餘邑。
至後漢靈帝時,寇掠幽、并二州及沿邊諸郡。
熹平六年(西元一七七),漢派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宴、匈奴中郎將臧旻與南單于等,出雁門塞,三道並進,徑二千餘里征之,為檀石槐率部眾所逆擊,大敗而還,兵馬還者什一而已。
至六朝時,鮮卑遺裔演化為慕容氏、乞伏氏、禿髮氏、拓跋氏、宇文氏等。
先後割據北方,樹立國家,如前燕之慕容廆、後燕之慕容垂、西燕之慕容沖、南燕之慕容德、南涼之禿髮烏孤,而拓跋氏更建立元魏,統一北方,所謂北朝是也。
在當時鮮卑人之勢力,幾有同化北方漢族之傾向,觀於楊堅之改姓普六茹、李虎之改姓大野氏、高歡字賀六渾,可知一斑矣。
凡此可知當時鮮卑人之勢力為如何也。
(李符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