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協奏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7 06:36: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協奏曲

 

協奏曲(Concerto),是獨奏樂器與管絃樂團以平等地位聯合演奏之器樂曲,Con-certo原意是競爭,故它又稱競奏曲或主奏曲。

 

它經常是以華麗及演奏效果較燦爛的獨奏樂器(如:鋼琴、小提琴等)與規模完整的管絃樂團配合演出,故它是奏鳴曲與交響曲之匯合表現。

 

協奏曲在十六世紀時,最初是人聲和樂器的結合,有些類似Cantata;

 

到了義大利陶宙利,(Giuseppetorelli西元一六五八~一七○九年)才發明純器樂協奏曲曲式;

 

而這些曲式經由柯雷利(ArcangeloCorelli,一六五三~一七一三)、韋發第(AntonioVivaldi,一六七五~一七四一)加以發展,又出巴哈、韓德爾加以引接。

 

巴洛可時代之純器樂協奏曲,發展成兩種類型:一、一件獨奏樂器與樂隊之對立、協調,它具有快、慢、快速度對比之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由樂隊合奏(Tutti)開始後交給獨奏樂器,此後即由獨奏和樂隊之交互出現,在一個主題下,自由展開及變化主題。

 

第二樂章是歌曲形式,以獨奏樂器為主,自由幻想的。

 

第三樂章是自由的賦格形式。

 

二、少數獨奏小組(Concertino)與管絃樂團之對立、協調,此類型即為大協奏曲(Con-certoGrosso),此乃巴洛可時期協奏曲之古典形式,它的形式也相當自由,在演奏方式有別於第一類型之獨奏協奏曲。

 

大協奏曲體裁由義大利人在十七世紀開創,由德國人在十八世紀完成,在巴哈的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中,可以發現各樂章均由小合奏部與樂隊交互出現。

 

大協奏曲在巴洛可時代後期,即一七五○年後慢慢消失,而由第一類獨奏協奏曲接替,獨奏部也變為中心地位,而樂隊則落入伴奏地位。

 

尤其協奏曲中,重視裝飾奏(Cadenza),其目的在炫耀獨奏者之高度技巧,並獲得輝煌之終止效果。

 

古典時期協奏曲是建立在奏鳴曲式上,表面上是採奏鳴曲體裁,但內容卻比奏鳴曲、室內樂曲、交響曲複雜雙富,因為有獨奏與合奏之交互出現,樂章之規模自然更大。

 

其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一、呈示部之前可能有引子,由樂隊擔任,Solo亦可加入。

 

二、呈示部:主副題先由樂隊奏一遍,Solo將主副題複奏一遍且加以變化,樂隊處於伴奏地位。

 

三、開展部:樂隊將主題或副題之樂意摘要加以開展,但不很長,Solo將呈示部之樂意繼續開展,樂隊伴奏。

 

四、再現部:樂隊先奏主題,Solo繼續奏完再現部,在再現部結束前,Solo要奏一段裝飾奏,裝飾奏後,樂隊奏出終止形結束全曲,有時有結尾部。

 

第二樂章是緩慢的歌謠形式,Solo與樂隊之對談,純歌唱式。

 

有時亦有裝飾奏,但不常用。

 

第三樂章為睡快的迴旋形式。

 

協奏曲體裁在十九世紀並沒有多大改變,雖然有些作家在各章形式日趨自由,但古典協奏曲之體裁仍依然保留,大協奏體裁還是有人繼續使用,但獨奏群之地位提高。

 

二十世紀作曲家巴爾托克、興德密特等均創作很多優秀協奏曲,他們似乎繼承了巴洛可、古典及浪漫時期所有協奏曲之優點;

 

不只獨奏樂器變自由了,在內容上亦由交響曲式演變至室內樂風的作品,亦有不少作品以民族色彩為題材。

 

(吳博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0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3:1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