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西南夷】 西南夷之名,首見於史記西南夷列傳,實則西南夷應作西、南夷,二者非為一類,世人往往誤讀史記西南夷列傳首句:「西南夷君長以十數,夜郎最大。」
此句首字之西為衍文,當因其傳目為「西、南夷列傳」而誤,漢書正作「南夷以十數,夜郎最大。」
史記之分南夷與西夷者,實指其所處之方位不同而言,在蜀之兩者謂之「南夷」在蜀之西者,即為「西夷」,非指在中國西南之蠻夷合而言之也。
漢代之西、南夷,依史記之記載,約分為七大集團,每一集團皆未統一,故而亦無強大之政治組織出現。
史記云:「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
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
此皆魋結耕田,有邑居。
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巂、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
自巂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筰都最大。
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冉駹最大。
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
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
此皆巴蜀西、南外蠻夷也。」
此七大集團即:夜郎;
滇;
邛都;
巂、昆明;
徙、筰都;
冉駹;
白馬,依今日民族語言學(Ethnolingustus)之觀點推測,當不外藏緬、泰撣、仡佬、苗傜,及南亞等族系之族類。
漢武帝時,先通夜郎,為置吏。
又因夜郎傍小邑,皆願內屬,設為犍為郡。
西夷之邛、筰、冉駹皆欲內屬,乃以司馬相如略定西夷。
後以邛都為越雟郡,筰都為沈犁郡,冉駹為汶山郡,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
漢武帝通西、南夷後,雖叛服不常,但終成中國版圖,此為武帝開拓之另一成就。
(王吉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