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室利佛逝】 室利佛逝(SriVijaya),亦稱三佛齊(Samboja),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的印度化古國。
其都城在今巨港(Palembang),居民是馬來人。
西元七世紀時,征服末羅瑜(Malayu,即巫來由、蘇島占卑[Jambi]附近古國)、都郎巴望(TulangBawang,蘇島南部古國)、邦加島(Banka),並進兵闍婆(爪哇),取馬來半島,據有吉打(Kedah),掌握馬六甲海峽南北端,控制中國與印度間的海上貿易。
當地佛教甚盛,唐高僧義淨赴印度,曾居留學習梵文佛法。
八世紀,遠征真臘,真臘懾伏。
克拉地峽東岸的六坤(Ligor),為其領土。
九世紀中葉,由於王室的婚姻關係,爪哇嶽帝王朝(Salendra)三摩羅東伽(Samaratunga)幼子巴拉跋特拉(Balaputra)入繼王統,室利佛逝開始新的朝代,王國發展更盛,婆羅洲西南、西里伯、菲律賓等地,均為其勢力範圍,成為印度洋與太平洋間的海上大國。
注輦(Cholas)是南印度古國,於十一世紀東侵,室利佛逝國勢頓衰,東爪哇馬打藍王國(Mataram)乘機復興,其後分為章迦拉(Djangala)、諫義里(Kediri)二國,諫義里併章迦拉,國勢漸強,至十三世紀,為新柯沙里王朝(Singosari)所取代。
此時之室利佛逝,由於泰族自馬來半島南下,半島南部淡馬錫(Tumasik)崛起,新柯沙里王朝名王格達拿迦拉(Ketanagara)勢力的擴展,國土陷於崩離,到了一三七七年,為格達拿迦拉之?
羅登必闍耶(RadenWidjaja)所建立的滿者伯夷王國(Modjopait)所滅。
(程光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