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古代政治組織】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 23:3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古代政治組織

 

周有六官,分掌國務:天官大冢宰,總理諸政;

 

地官大司徒,掌民政教育;

 

春官大宗伯,掌祭祀禮樂;

 

夏官大司馬,掌兵馬出征;

 

秋官大司寇,掌刑辟訟獄;

 

冬官大司空,掌百工土木,並各有大夫、士之屬官。

 

秦有三公,承皇帝掌國政,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御史大夫掌監察,並有副丞相身分;

 

太尉掌武事。

 

又有九卿分掌政務:一、奉常,掌宗廟禮儀;

 

二、郎中令,掌殿中侍衛;

 

三、衛尉,掌宮門兵衛;

 

四、廷尉,掌刑辟;

 

五、典客,掌諸侯及歸義蠻夷;

 

六、宗正,掌皇室親屬;

 

七、治粟內史,掌穀貨;

 

八、太僕,掌輿馬;

 

九、少府,掌皇室財政。

 

西漢承秦制,三公名稱及職掌,一仍秦舊。

 

九卿所掌與秦同,惟名稱稍有改易。

 

奉常更為太常;

 

郎中令更為光祿勳;

 

典客更為大鴻臚;

 

治粟內史更為大司農。

 

東漢九卿官稱與職掌雖與西漢同,惟三公有所變易,太尉掌兵事,司徒掌人民事,司空掌水土事。

 

國之大事,三公共論,時稱三府會議。

 

魏晉南北朝乃秦漢三公制度,向三省制度之過渡時期,隋乃三省制度之初型,至唐始臻完備。

 

所謂三省,係指與政治有關者而言,尚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

 

中書省為出制布令機關;

 

門下省為制令審查機關,三省長官均為宰相之任。

 

尚書省更轄六部尚書,吏部掌文官銓選;

 

戶部掌賦稅;

 

禮部掌考選教育;

 

兵部掌武官考選;

 

刑部掌司法覆審;

 

工部掌土木營繕,另設御史台主監察。

 

宋初承唐制,亦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所掌與唐同;

 

尚書省下,仍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所掌大致與唐無異,惟文武官銓選皆歸吏部。

 

此外,更設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出納密令。

 

並仿唐制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又置參知政事為副相,更沿五代之制,以三司使總國計,權重一時,有計相之稱。

 

且置御史臺,主監察。

 

元惟設中書省,廢尚書、門下兩省,中書省置八府宰相,主國家大政。

 

宰相下設參議中書省事,為輔助機關,承宰相之命,管轄六部尚書。

 

又置樞密院掌理軍令。

 

更設御史臺為監察機關,臺內之「察院」,監臨八府宰相之違失。

 

並設各道「肅政廉訪司」,專察中書省直轄地區(腹裏)之政績。

 

明初,仍元制設中書省及相職,旋廢中書省及相職,六部直屬皇帝。

 

後以事繁,則設內閣綜理眾務(見內閣條)。

 

繼使六部尚書兼閣臣,遂以閣臣身分議事,以尚書身分執行,一時政制平衡。

 

並廢御史臺更名都察院,作為監察機關。

 

清仿明制,亦設內閣,並置六部。

 

後成立軍機處,大權歸諸軍機,內閣閣臣,必充軍機大臣,始得預政事。

 

又仿明制,置都察院,作為監察機關。

 

總之,中國古代政治組織,多相因襲,一旦政情變遷,始予改革。

 

(楊樹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3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23:12 , Processed in 0.31250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