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真人云。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所云止火。止其後天武火。遂用天然文火。
悟真篇云。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須柴炭及吹噓。於是真氣盡凝於鼎中。必匿而不出。
前文言小藥先生而後采。此卻言大藥先采而後生。
須用七日采工。其采法。以雙眸之光。返視於鼎中。以兩耳之聰。返聽於鼎中。以心中之靈。注定於鼎中。一晝夜或兩三次。或四五次。
余時渾渾淪淪。如此行持。到七日之間。懸胎鼎中。則大藥始萌矣。
黃庭經云。晝夜七日思勿眠。
易云。七日來復。
又云。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丹經云。天女獻花。龍女獻珠。即此也。
前小周天。以元兩腎湯煎。眼吐金光。
耳聞風聲。腦後鷲鳴。身有涌動。鼻有搐氣。經此效驗。當采大藥出爐。行大周天之功。
以靜而照。以柔而用。待動而引。護持而行。
切防蹊路危險之患。則過關之法得矣。
伍沖虛云。五龍捧聖。
丹經云。轉神入定。
是也。藥當此際。自然流動。活潑。必上衝於心。心宮不能透。自轉向下田。前至陽關。陽關已閉。自轉於後。而沖夫尾閭。
尾閭不通。由尾閭而奔穀道。如穀道開而未防。大藥泄去。前功廢矣。此名下鵲橋之危險也。
須以真意度過。則無患矣。而大藥沖尾閭不透。自上升夾脊。而穿玉枕。直貫頂門。
佛云。一箭射透九重鐵鼓。即此義也。
遂向前下至印堂。印堂髓阻不通。恐妄馳鼻下虛竅而泄。泄則前功廢矣。此名上鵲橋之危險也。
學人。不可不預防也。
須以真意引過印堂。降下十二重樓。古人謂之服食。
又云。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而丹至於神室之中。點化陰神。謂之取坎填離復成乾坤定位。
此大周天之功法也。大藥既歸於中宮。須用抱元守一之法。其法如龍養珠。如雞抱卵。古人謂之養道胎。
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書云。允執厥中是也。
元神寂照於中下二田。相與渾融。化一虛空境界。使元神靜養道胎。守至二三月。則元氣動機甚微。識性漸漸消磨。真性漸漸靈覺矣。
守至四五月。則元氣因元神寂照。以絕飲食。斯為胎仙矣。
更守至六七月。昏睡全無。頭目爽快。守至八九月。百脈住停。口鼻絕無呼吸。
更守至十月之期。元神大定。已足純陽。
華陽曰。十月道胎火。一年沐浴功。正謂此也。
於是功到此際。則能生智慧。自有六通之驗矣。
六通者。漏盡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是也。
前煉精之時。精不走泄。則成漏盡通。此後方得五通。蓋天眼通。
能觀天上之事。天耳通。
能聞天上之言。宿命通。
能曉前世之因。他心通。
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惟有神境一通。
若以識神用事。專喜言人間禍福。而不能保扶心君。則入於魔道矣。豈不嘆哉。
須慧而不用。則能轉識成智。始得性固而胎圓也。
胎已滿足。神以純全。斯時只知。有神。而不知有氣。則識性死而真性靈。其胎不可久留。恐有滯胎之患。再用徙法。自中下二田。徙至上田。
尹真人云。五氣俱朝於上元。三華皆聚於乾頂。靜養百日。直至功純。垂帘偶見。六出紛紛。遍彌六合。則出神之景至矣。
猛然霹靂一聲。元神自天門而出。慎勿驚恐。驚恐則金光比散矣。如有奇怪之物。不可著認。俟金光如車輪之態。即收歸於上田。養至七日。再出又旋收焉。
一出一入。由近而遠。切勿躐等。嬰兒幼小恐迷失忘歸。或有天魔來試。亂我心君。出入必須謹慎。方可成太虛之體。
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倘煉已未純之士。多由此境而壞也。
若乳哺三載陽神老成。自可達地通天。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金石無礙歷遍此驗。方行煉神還虛一著。
九年面壁功夫。及臻形神俱妙。以待丹書下詔。方證天仙之果。永享無疆之福。
古云。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
柯懷經云。萬物歸原只一圈。是也。
然言雖淺陋。法自仙傳。後學若潛閱是書。下手功勤。靡不見驗。如能離塵脫俗。九轉丹成。指日可與鐘呂並駕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