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六五臟苦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7 21:5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六五臟苦欲補瀉論

 

五臟苦欲補瀉論

 

五臟苦欲補瀉乃用藥第一義也,何則?

五臟之內,各有其神,神各有性,性復各殊,故形而上者神也,有知而無質,形而下者塊然者也。

 

五臟之體也,有質而無知,各各分斷者也。

 

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皆指有知之性而言,即神也。

 

神也者,陰陽不測之謂也。

 

是形而上者,藏之性也。

 

惟其無形,故能主乎有形。

 

所謂苦欲者,猶言好惡也。

 

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欲者,是本臟之神之所好也,即補也。

 

苦者,是本臟之神之所惡也,即瀉也。

 

補瀉系乎苦欲,苦欲因乎臟性,不屬五行,未落陰陽,其神用之為與!

如肝苦急,急則有摧折之意焉,故苦而惡之,急食甘以緩之,緩之是使遂其性也。

 

且扶蘇條達,木之象也,升發開展,魂之用也,故其性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散之解其束縛也,是散即補也。

 

心苦緩,蓋心為君主,神名之性,喜收斂,而惡散緩,急食酸以收之,收之是使遂其性也。

 

且心君本自和調,若邪熱乘之則躁急,急食鹹以軟之,軟者,和調之義,除其邪熱,以軟其躁急堅勁之氣,使復其平,下交於腎,得既濟之道,故軟即補也。

 

脾苦濕,宜健而不宜滯,若濕乃滯矣,急食苦以躁之,使復其性之所喜,脾斯健矣。

 

若已過躁,則復欲緩之,稼穡之化甘先入脾,故急食甘以緩之,以甘補之。

 

肺為氣主,常則氣順,變則氣逆,逆則違其性也,故宜急食苦以泄之。

 

且肺主上焦,其政斂肅,故其性喜收,宜急食酸以收之。

 

更賊肺者,熱也,肺受熱邪,急食辛以瀉之,不斂則氣無所管束,是肺失其職也。

 

故宜收之以酸,使遂其收斂之性,以清肅於上,收之是即補也。

 

腎苦燥,蓋腎藏精與志,而主五液,乃屬真陰水臟,其性本潤,而惡涸燥,故宜急食辛以潤之。

 

且腎欲堅,蓋腎非堅,則無以稱作強之職,但四氣以遇濕熱即軟,遇寒冷即堅;五味以得鹹即軟,得苦即堅,故宜急食苦以堅之,以遂其欲堅之性也,是堅即補也。

 

苦欲即明,而五味更當詳審。

 

水曰潤下,潤下作鹹;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金曰從革,從革作辛;土爰稼穡,稼穡作甘。

 

苦者直行而泄,辛者橫行而散,酸者束而收斂,鹹者止而軟堅,甘之一味可上可下,土位居中,而兼五行也,淡之一味,五臟無歸,專入太陽而利小便也。

 

然草木有形無情之藥,各逞一性以為功。

 

人稟五行有神有情之體,全以陰陽變化制伏,相成相長以為之用。

 

倘失調抱 ,驅藥救弊,徒知以寒治熱,則熱病轉生,以熱治寒,而寒病轉劇,惟宜求其本以衰之,因所因以伏之。

 

即《經》所謂:「必先其所主,而伏其所因」,斯無增氣偏勝之害,而得和平長養之宜,令無情以至有情,皆出用藥者神明變化之用,學人可不潛心默會其旨乎!昔賢祝醫者曰:「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

 

嗟呼!醫之神良盡乎此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4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18:57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