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4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論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0:54: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論喘

 

論喘(兒科)

 

喘急者,氣為火所鬱,而積談在肺胃也。

 

膏粱之人,奉養太過,及過愛小兒,皆能積熱於上,而為喘咳,宜以甘寒之劑治之。

 

《脈經》云,肺盛有餘,則咳嗽上氣,喘渴心煩,胸滿短氣,皆衝脈之火行於胸中而作,系在下焦,非屬上也。

 

蓋雜病不足之邪,起於有餘,病機之邪,自是標本病傳。

 

凡飲食勞役,喜怒不節,及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皆由中氣不足,故 脹腹滿,咳嗽嘔食,宜皆以大甘辛熱之劑治之。

 

又曰:寸口陰脈實者,肺實也。

 

肺必脹,上氣喘逆,咽中塞加嘔狀,自汗皆肺實之證。

 

右寸陰脈虛者,肺虛也,必咽乾無津,少氣不足以息,然實者,肺中邪氣實也,虛者,肺中正氣虛也,故華佗云:盛則為喘,減則為枯,《活人》云:發喘者,氣有餘也,非言肺氣盛及有餘,乃言肺中之火盛。

 

及火有餘也,故瀉以苦寒之劑,非瀉肺也,瀉肺中之火,實補肺也,《金匱》又曰:實喘者,氣實肺盛,呼吸不利,肺竅壅塞,若寸沉實宜瀉肺,虛喘者,氣短腎虛,先覺呼吸少氣,兩脅脹滿,左尺大而虛,此腎虛症,治宜補腎,勿謂小兒無欲腎實,如稟先天不足者,尤為真虛耳,故實則清理其上,虛則溫補其下,況上病療下,治法之要領也,然大抵初喘多屬外因,宜從標治,或因風痰壅塞者,必兼壯熱咳嗽,鼻塞頭疼;因痘疹未出者,必兼驚厥煩燥,身熱足冷:因停滯脹滿者,必兼嘔吐惡食,噯臭肚疼;因驚癇痰熱者,必兼抽掣搐搦,面青啼叫;因痰哮大喘者,必發秋冬暴冷,張口抬肩。

 

如非前症,繼諸病後,非子令母虛,即脾肺兩困,多從本治。

 

況有短氣少氣,似喘非喘,更難與喘同例也。

 

諸喘久而不愈者,不妨先用劫藥一二服即止,既止之後,因痰治痰,因火治火可也。

 

然喘脹二症相因,並皆小便不利,故喘則必脹,脹則必喘,先喘而後脹者,主於肺,先脹而後喘者,主於脾。

 

《經》曰: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是小便之行,由於肺氣之降下而輸化。

 

若肺受邪而喘,則失降下之令,以致水溢皮膚,而生腫滿,此是喘為本,腫為標,治宜清金降氣為主,而行水次之。

 

更脾主肌肉,惡濕克水,若脾虛不能制水,則水濕妄行,外侵肌肉,內壅溢上,因肺氣不得下降而喘乃生,此是腫為本喘為標,治當買脾行水為主,而清金次之,肺症而用燥脾之藥,則金得燥而喻愈加;脾病而用清金之藥,則脾得寒而脹愈甚矣,如無故喘聲陡發如鋸,身不熱而目竄者;鼻孔、脅肋、心胸俱為開張者;腹硬青筋,口吐涎沫,面無神色而唇曰者;諸病小痊之後,勿交子午時喘嗚者;喘促目急,黑睛出汗,印堂青色者,皆為不治,其脈滑而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

 

《經》曰: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蓋喘鳴肩息者,陽症也脈當實大,更實大中而緩,則邪氣漸退,故可得生,若實大中而急,則邪氣愈增,病當死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1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08:00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