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五方脈燥結合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3 17:39: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五方脈燥結合參

 

方脈燥結合參

 

燥結之症,有虛實二者之分。

 

或因風寒邪從外入,或因七氣火自內起,此是濕熱怫鬱燥結,有時乃為實也。

 

實則宜蕩滌腸胃,開結軟堅,如大黃、硝石、枳實、濃朴、承氣湯之類是也。

 

或因病久,飲食少進,或因吐瀉汗後,津液暴亡,或因年高精血干枯,婦人產後亡血,皆能秘結,此是血液枯涸,不能潤澤而燥結,乃為虛也。

 

虛則宜滋養陰血,潤燥散熱,使火不行燥熱之令,腸金自化清純之氣,精液入胃,脾土健行,自不秘結矣,如歸地桃仁潤燥湯之類。

 

如常飲食煮豬血臟湯,加酥食之,血仍潤血,臟仍潤臟,胃強能食者,間服潤腸丸微利之,苟不審虛實而輕用硝黃巴豆,殺人如反掌也。

 

故東垣曰:凡人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難者,用脾約丸。

 

若由陰血枯槁,宜滋金水,使陰道一長,津液內生,何燥結之有哉。

 

《經》曰: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

 

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燥,然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以苦泄之,或六味料加蓯蓉、人乳、白蜜,服之最宜。

 

故大便秘結,專責之少陰一經,證狀雖殊,總之津液枯干,蓋腎主五液,津液足則大便如常。

 

若飢飽勞役,損傷胃氣,矢於輸化,及過食辛熱濃味,則火邪於血中,耗散真陰,血液少而燥結矣。

 

分而言之,更有胃實、胃虛、熱秘、冷秘、風秘、氣秘、血秘之分。

 

胃實而秘者,脈浮而數,善飲食,小便赤。

 

胃虛而秘者,脈沉而遲,不能飲食,小便清利,體重便鞭。

 

若面赤身熱,六脈數實,時欲得冷,或口舌生瘡,大腸熱結,此熱秘也。

 

若面目或黑,六脈沉遲,小便清白,喜熱惡冷,此由冷氣橫於腸胃,凝陰固結,津液不通,實非燥糞,此冷秘也。

 

若由亡血血虛,津液不足,此血秘也。

 

若氣不升降,穀氣不行,其人多噫,此氣秘也。

 

風搏肺臟,傳於大腸,或素有風病者,此風秘也。

 

東垣曰:實秘、熱秘即陽結也,宜散之。

 

虛秘、冷秘即陰結也,宜溫之。

 

《準繩》曰:胃實而秘者,能飲食,小便赤,秘物也。

 

胃虛而秘者,不能食,小便清利,秘氣也。

 

然臟得血而能液,若腎陰既虛,不以津液驟生,欲求速效,未有不致危困,然登廁用力勞苦,勢亦難堪,只有大滋津液,以為不治之治也。

 

下脘即幽門,胃之下口也。

 

人身上下有七門,皆下衝上也。

 

幽門上衝吸門,吸門即會厭氣喉,上掩飲食者也。

 

沖其吸人之氣,不得下歸肝腎,為陰火相拒,故隔噎不通,濁陰不得,降而大便干燥不行,胃之濕與陰火俱在其中,則腹脹作矣。

 

治在幽門,使幽門通利,泄其陰火,潤其燥血,生其新血,則幽門通,吸門亦不受邪,膈噎得開,脹滿俱去,濁陰得歸下地道也。

 

脈浮在氣,杏仁、陳皮主之,脈沉在血,桃仁、陳皮主之,俱用陳皮者,以手太陰與手陽明為表裡,肺氣不降,大腸難傳送也。

 

然須兼用滑潤,如生首烏、麻仁、歸梢、蓯蓉之類。

 

如欲坐井中者,兩尺脈按之必虛,或沉細而遲,旦煎理中湯極冷而服,不應不可用猛劑,宜蜜煎導之。

 

冷秘,蜜煎中加草烏頭末;熱者,豬膽汁導之亦可。

 

如因久病。

 

雖多日不便,然因飲食久少,糟粕何從而得,日數雖多不甚後急,只須補理氣血,中氣一旺,自能健運,調攝飲食,新穀既充,自能推送舊穀,切不可通利,以致變生虛脫危症。

 

陽結脈沉而數或促,陰結脈伏而遲或結。

 

老人虛人脈雀啄者,不治。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1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14:5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