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十三性集雜證謨瘟疫汗有六要五忌】
●治傷寒之法,余已析其六要。
而六要之外,又有五忌者,何也?
蓋六法之中,惟汗為主,正以傷寒之愈,未有不從汗解者,故法雖有六,汗實統之,而汗外五法,亦無非取汗之法也。
然取汗以辛散,此固其常也,而何以五法皆能取汗?
六要則已,又何以有五忌之辨也?
蓋汗由液化,其出自陽,其源自陰。
若肌膚閉密,營衛不行,非用辛散,則玄府不開而汗不出,此其一也。
又若火邪內燔,血乾液涸,非用清涼,則陰氣不滋而汗不出,此其二也。
又若陰邪固閉,陽氣不達,非用辛溫,則凝結不開而汗不出,此其三也。
又若營衛不足,根本內虧,非用峻補,則血氣不充而汗不出,此其四也。
又若邪在上焦,隔遮陽道,不施吐涌,則清氣不升而汗不出,此其五也。
又若邪入陽明,胃氣壅滯,不以通下,則濁氣不解而汗不出,此其六也。
凡此者皆取汗之道,是即所謂六要也。
何謂五忌?
蓋一曰熱在表者,內非實火,大忌寒涼,寒則陰邪凝滯不散,邪必日深,陽必日敗,而汗不得出者死。
二曰元氣本弱,正不勝邪者,大忌消耗,尤忌畏補,消耗則正氣日消,不補則邪氣日強,消者日消,甚者日甚,而必不能汗者死。
三曰實邪內結,伏火內炎者,大忌溫補,溫則愈燥,補則愈堅,而汗不得出者死。
四曰中虛氣弱,并忌汗諸條者,大忌發散,散則氣脫,氣脫而汗不能出,氣脫而汗不能收者死。
五曰病非陽明實邪,并忌下諸條者,大忌通瀉,瀉則亡陰,陰虛則陽邪深陷,而汗不得出者死。
是即所謂五忌也。
能知六要而避五忌,傷寒治法盡於是矣。
第假熱者多,真實者少,能察秋毫於疑似,非有過人之見者不能也。
余之諄諄,其亦顒望於潛心者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