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汗證經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1:25: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汗證經義

 

 

●陰陽應象大論曰: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宣明五氣篇曰:心為汗。

 

●陰陽別論曰:陽加於陰謂之汗。

 

●評熱病論曰: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

 

●決氣篇曰: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

 

●骨空論曰: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

 

大風汗出,灸譆,譆在背下俠脊傍三寸所。

 

●金匱真言論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熱論曰: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生氣通天論曰: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汗出見濕,乃生痤疿。

 

勞汗當風,寒薄為皻,鬱乃痤。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評熱病論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

 

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

 

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

 

●熱病篇曰: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喘甚者死。

 

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極之脈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

 

熱病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極之脈也,死;脈盛躁得汗靜者,生。

 

熱病而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太白,瀉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汗出太甚,取內踝上橫脈以止之。

 

●寒熱病篇曰:臂太陰可汗出,足陽明可汗出。

 

故取陰而汗出甚者,止之於陽;取陽而汗出甚者,止之於陰。

 

●逆順篇曰: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漉漉之汗。

 

●五禁篇曰:五禁,五奪,五逆者,皆不可刺。

 

曰: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

 

●平人氣象論曰:尺澀脈滑,謂之多汗。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肺脈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

 

●本神篇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闔關者也。

 

●經脈別論曰:飲食飽甚,汗出於胃。

 

驚而奪精,汗出於心。

 

持重遠行,汗出於腎。

 

疾走恐懼,汗出於肝。

 

搖體勞倦,汗出於脾。

 

●本病論曰:醉飽行房,汗出於脾。

 

●水熱穴論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

 

所謂玄府者,汗空也。

 

●舉痛論曰:炅則腠理開,營衛通,汗大泄,故氣泄矣。

 

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

 

●五變篇曰: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厥,漉汗。

 

●痺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臟氣法時論曰:肺病者,肩背痛,汗出。

 

腎病者,寢汗出,憎風。

 

●陰陽應象大論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俛仰,汗不出而乾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

 

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

 

●脈要精微論曰: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

 

●營衛生會篇曰: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

 

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有兩死而無兩生。

 

●脈要精微論曰:肺脈耎而散者,當病灌汗。

 

●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陽所至,為寢汗痙。

 

●診要經終論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

 

●經脈篇曰: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離則腠理發泄,絕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20:43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