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諸病源候論 卷十 疫癘病諸候 3. 瘴氣候35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9 10:24: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諸病源候論 卷十 疫癘病諸候 3. 瘴氣候359

 

 

3. 瘴氣候

南地暖,故太陰之時,草木不黃落,伏蟄不閉藏,雜毒因暖而生。

 

故嶺南從仲春訖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訖孟冬,行黃芒瘴。

 

量其用藥體性,嶺南傷寒,但節氣多溫,冷藥小寒受於嶺北。

 

時用熱藥,亦減其錙銖,三分去二。

 

但此病外候小遲,因經絡之所傳,與傷寒不異。

 

然陰陽受病,會同表裡,須明識患源,不得妄攻湯艾。

 

假令宿患痼熱,今得瘴毒,毒得熱更煩,雖形候正盛,猶在於表,未入腸胃,不妨溫而汗之。

 

已入內者,不妨平而下之。

 

假令本有冷,今得溫瘴,雖暴壯熱煩滿,視寒正須溫藥汗之,汗之不歇,不妨寒藥下之。

 

夫下利治病等藥在下品,藥性凶毒,專主攻擊,不可恆服,疾去即止。

 

病若日數未入於內,不可預服利藥,藥盡胃虛,病必乘虛而進。

 

此不可輕治。

 

治不瘥,成黃膽;黃膽不瘥,為尸疸。

 

尸疸疾者,嶺南中瘴氣,土人連歷不瘥,變成此病,不須治也。

 

嶺北客人,猶得斟酌救之。

 

病前熱而後寒者,發於陽;無熱而惡寒者,發於陰。

 

發受於陽者,攻其外;發於陰者,攻其內。

 

其一日、二日,瘴氣在皮膚之間,故病者頭痛惡寒,腰背強重。

 

若寒氣在表,發汗及針必愈。

 

三日以上,氣浮受於上,填塞心胸,使頭痛胸滿而悶,宜以吐藥,吐之必愈。

 

五日以上,瘴氣深結在臟腑,故腹脹身重,骨節煩疼,當下之。

 

或人得病久,方告醫,醫知病深,病已成結,非可發表解肌,所當問病之得病本末,投藥可專依次第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1 20:02 , Processed in 0.08203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