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貫珠集 太陽篇 太陽權變法第二 小青龍湯脈証二條13】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2 16:2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傷寒貫珠集 太陽篇 太陽權變法第二 小青龍湯脈証二條13

 

 

傷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氣。

 

乾嘔。

 

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

 

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表寒不解,而心下有水飲。

 

飲寒相摶。

 

逆於肺胃之間,為乾嘔發熱而咳,乃傷寒之兼証也。

 

夫飲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或壅於上,或積於中,或滯於下,各隨其所之而為病,而其治法,雖各有加減,要不出小青龍之一法。

 

麻黃、桂枝。

 

散外入之寒邪。

 

半夏、細辛、乾薑,消內積之寒飲。

 

芍藥、五味。

 

監麻、桂之性,且使表裡之藥,相就而不相格耳。

 

小青龍湯方

 

麻黃 桂枝 芍藥 細辛 乾薑 炙甘草(各三兩) 五味 半夏(各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

 

先煮麻黃減二升。

 

去上沫。

 

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大青龍合麻、桂而加石膏,能發邪氣除煩躁。

 

小青龍無石膏。

 

有半夏、乾薑、芍藥、細辛、五味,能散寒邪行水飲,而通謂之青龍者,以其有發汗蠲飲之功。

 

夫熱閉於經,而不用石膏。

 

汗為熱隔。

 

寧有能發之者乎。

 

飲伏於內,而不用薑、夏。

 

寒與飲摶。

 

寧有能散之者乎,其芍藥、五味。

 

不特收逆氣而安肺氣。

 

抑以製麻、桂、薑、辛之勢。

 

使不相驚而相就,以成內外協濟之功耳。

 

加減法

 

若微利者,去麻黃,加芫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

 

微利者,水漬入胃也。

 

下利者,不可攻其表,故去麻黃之發表,而加芫花之行水。

 

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

 

渴者,津液不足,故去半夏之辛燥,而加栝蔞之苦潤。

 

若飲結不布而渴者,似宜仍以半夏流濕而潤燥也。

 

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

 

噎者,寒飲積中也。

 

附子溫能散寒。

 

辛能破飲,故加之。

 

麻黃發陽氣。

 

增胃冷,故去之。

 

若小便不利,小腹滿。

 

去麻黃,加茯苓四兩,小便不利,小腹滿,水蓄於下也,故加茯苓以泄蓄水。

 

不用麻黃,恐其引氣上行,致水不下也。

 

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喘者,水氣在肺,故加杏仁下氣泄肺。

 

麻黃亦能治喘而不用者,惡其發氣也。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

 

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龍湯主之。

 

內飲外寒,相得不解。

 

氣凌於肺,為咳而微喘,發熱不渴,如上條之証也。

 

是必以小青龍外解寒邪,內消水飲為主矣。

 

若服湯已。

 

渴者,是寒外解而飲內行也,故為欲解。

 

小青龍湯主之六字,當在發熱不渴下。

 

或問水飲之証,或渴或不渴云何?曰:水積於中,故不渴也,其渴者,水積一處,而不得四布也。

 

然而不渴者,常也,其渴者,變也。

 

服小青龍湯已而渴者,乃寒去飲消之常道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20:48 , Processed in 0.35938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