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601#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0:0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小畜卦-疏述-63


故小畜以寡而成其用。


足以紹比之功。


應需之志。


而無慊矣。


論卦之象。


上巽下乾。


風在天上。


乾陽也。


巽陰也。


一陰五陽。


陽多陰少。


陰反為貴。


以陰之少。


應陽之多。


故稱為寡。


言所供不足也。


然陰在外。


陽在中。


巽以順剛。


外以從中。


如天之欲雨。


而山川出雲。


恰相應也。


唯所應者微耳。


風者疏物。


而雨遇風則止。


故天遇風。


有雲而不雨。


雲從而雨不逮。


此其所以為寡也。


陽者用陰以養。


一陰以養五陽。


其所得之寡可知。


而不嫌其寡。


則以陽剛之正。


取巽行之順也。


內外相協。


上下相諒。


不苟求于物。


不責備于人。


則寡欲以養其心。


較多物以養其身者賢矣。


故小畜之為育。


乃天之道。


性之充。


非情欲之私。


物好之為也。


故能協眾而安其位。


居正而守其中。


德昭于外。


用孚于表。


而能應四德之亨也。


亨者通也。


無不達也。


寡欲者。


無不順之。


少取者。


無不服之。


能推己以益人者。


人無不親近之。


故小畜之用。


為眾之所歸。


而其所昭于眾者。


在德不在物。


此明明德于天下者也。


故君子以之。


而懿文德。


文德者。


明德也。


文于外。


顯于眾。


乃謂之文。


如雲不雨。


而為朱霞。


天以之為文。


人觀之為美。


此氣之華。


靈之明。


性之光。


而為美之所顯。


故曰懿焉。


小畜一卦。


寓意頗深。


在治道言之。


乃小康之世。


然非真能小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2#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0:1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小畜卦-疏述-64


以群眾失御。 反姤為小畜。

姤者。 遇也。


小畜者。 不遇也。


而陰得位。 陽屈其下。


以柔履剛。 眾志難平。


雖暫伏于一時。將群起于他日。此以動靜失序。逆順違常之所致也。


且小畜。以畜為用。


能畜以自養。則可苟安一時。


倘畜而未實。或空乏而無畜。


其養已失。何以自存。


因卦中爻錯兌與離。


火澤為睽。


澤火為革。


在外成睽違之象。


在內有革命之亂。


此由人事不齊。


應運不當。


反常為變。


乖道為妖。


妖孽以興。


變亂斯起。


故小畜之失道。


而成暌革之多難。


小康之未逮。


而成離亂之危邦。


一轉移間。


亨塞大異矣。


誠以上巽下乾。


必先有自彊之德。


乾惕之懷。


以固其內。


更有巽順之道。


和易之情。


以交其外。


而後保其亨用。


致于安康。


此應運在德。


明數在施。


德施以孚。


禍?斯免。


今內無積畜。


民失所生。


外無智力。


國失所護。


而猶不明明德以獲人心。


不親賢才以厚人力。


不知自責以悔既往。


不肯自勵以勗將來。


茫然自寬。


靦焉自幸。


以為人如我何。


數如我何。


是兒戲為邦。


夜郎為政。


德施全無。


道用失正。


乞靈欺罔。


恃在僥倖。


則一旦中樞解組。


四維奔迸。


求存不得。


求生不任。


雖有天資。


同歸于盡。


此人事之懈。


豈能咎乎數運哉。


故小畜者。


上以接比。


下以啟履。


明德則泰。


失道則否。


一亨一塞。


唯人自以。


存亡安危。


一著所啟。


克剛克柔。


仁義及禮。


歷茲小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3#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0:3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小畜卦-疏述-65


大同近矣。


勉哉斯語。


毋悖至理。


此小畜之所為用。


而深切乎時弊者也。


聊述其大義云耳。


小畜卦在易歸藏。


名曰小毒。


取亭毒之義也。


而曰小畜者。


以所育之未大也。


世間萬物。


無生不育。


無育不生。


乃一陰一陽。


助長成全之德也。


然天地之生物也。


非有為而生之。


以生而生。


自順其性也。


非有為而育之。


以育其育。


自適其情也。


生者屬陽。


育者屬陰。


非陽無生。


非陰無育。


此生化之定則也。


卦自乾坤啟生成之門。


屯蒙定生長之序。


需訟見生養之情。


師比著生存之用。


其所以為萬物生化之德。


生活之規。


莫不具備。


而小畜何獨以育稱哉。


是蓋有深意存乎中也。


夫天之所生者。


天育之。


物之所生者。


物育之。


固未必待于外也。


蠢如鹿豕。


眇如蟬蚓。


其生其育。


無求于外。


此物之情也。


而人則不然。


初胎成形。


飲母之血。


既產成嬰。


吮母之乳。


此固稚子之常也。


漸長而資穀食。


因欲而逐物好。


嗜慾既啟。


貪求愈多。


有必需者。


有不必需。


有易得者。


有不易得。


而人之情未饜也。


人之欲未止也。


由是所以生者有限。


所以育者無窮。


為之生者不多。


為之育者正未可量。


是其有待于外。


而非徒順其自然。


適其生存之已足也。


由是于生生之外。


而有所求于育之情。


由是于其遂生之餘。


而有所需于育之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4#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0: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小畜卦-疏述-66


夫而後育之為育。


迴別乎屯蒙需訟師比之規。


而極其育之所為。


推其育之所至。


乃致演化人生悲歡哀樂之情。


與世道安危治亂之序。


而不復平均坦白。


與物同進。


悠游逸豫。


與天同康。


乃為如潮如波之相推。


若羹若沸之相盪。


以促成人類史上之變化。


與人群學上之波瀾。


此固歷數古今。


靜觀文野。


所未能免者也。


故君子于此。


不得不求其道焉。


小大畜者。


育之道也。


從之則安。


逆之則危。


守之則治。


失之則亂。


人將欲遂其求欲之情。


而無害于為育之道。


則所謂育者育也。


將以成其生也。


不然。


則苟唯欲之求。


而忘道之所在。


則所謂育者。


毒也。


將以殺其生耳。


可不慎哉。


可不審哉。


小畜大畜皆以陰用。


皆由陽生故也。


生之者眾。


而食之者寡。


在理財為合道。


今之所謂生者眾者。


言僅有其生耳。


食者寡者。


言養之不足也。


生眾而養不足。


則生者苦矣。


故必求其所以養生。


天下之人眾矣。


而得其養者少。


則必爭。


是亂之所由起也。


民以食為天。


以足食為全生之備。


今民皆不得養。


而上無所備。


任民奪食以自救。


此率人相食之世。


亦亂之所由亟也。


故人類不安。


而世道不均。


國政不理。


而物力日困。


天下之不復治也。


寧為運數之使然耶。


彼之所富。


我則奪之。


人之所有。


我則取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5#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1:0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小畜卦-疏述-67


是相與為盜也。


盜者日窮。


窮而養盜。


罄其所畜。


不足供一時之需。


儘其所有。


不足濟一方之急。


愈窮愈困。


雖盜將奚用之。


唯有同歸于盡而已。


此為失其所為育之道。


而徒示人以物質之利。


爭奪之巧。


其所底。


不至于殺人以生不可。


抑殺人猶不得延其生。


則將何為。


此世道之變。


皆根于權利之說。


物質之文明而來。


雖欲阻之。


不可復止。


雖欲消之。


不可復除。


唯有眈眈逐逐。


終日習為盜蹠而已。


更誰為求其所以為育之道哉。


小大畜者。


育之大小。


道之大小也。


小則小康。


大則大同。


小則畜其己。


大則畜其人。


小則畜于一時。


大則畜于天下後世。


蓋有畜斯有育。


有畜以育。


斯免爭奪。


所需既足。


盜賊以絕。


此君子因人情而制政。


因人道而制生。


不過亦無不及。


志乎中而已。


故小大畜。


因時損益。


躋世否泰。


而立其序。


定其治。


名之為畜者。


言雖為育。


而無害于物。


雖利生。


而無損于人。


雖有待于外。


而無肆于中。


雖有求于餘。


而無乖于德。


蓋衡之于至中。


致之于至均。


不為貪而爭。


不為奢而盈。


不為不得。


而不志于得。


不為不養。


而不偏于養。


故雖貧而不困。


節而不窮。


用裕而不傷財。


取充而不患滿。


此畜之為道。


必有德也。


必有則也。


為人為己。


同利而無所害。


為我為物。


同用而無所虧。


物我兩宜。


人己俱適。


故曰畜。


畜者。


善也。


好也。


至善以好。


天下同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6#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1: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小畜卦-疏述-68


尚何患乎爭。


何憂乎貧。


此易教之所以為至也。


天地之所以生成。


日月之所以照臨。


風雨之時。


寒燠之平。


無人不養。


無物不生。


則畜道之所見也。


唯在乎德澤之流行。


且小畜者。


以卦象言。


取陽為材。


而奉陰為主。


其所合卦。


為巽與乾。


交錯則為姤。


即上下易也。


天風姤之對。


為地雷復。


復者返也。


陽極則返陰。


陰極則復陽。


故在天為陰陽往復。


在人為性情還原。


返本還原。


為道之大則。


乾為大本。


為大始。


坤為至德。


為至終。


今以陽往者。


必以陰歸。


以情去者。


必以性復。


此天人之大義。


終始之總途也。


小畜以風火相煽。


變而至姤者。


乃復窮至陰也。


陰不可極。


欲不可縱。


故仍還于復。


此小畜辭義之所本也。


人之所生。


以情欲為身。


恆玩物而逐于外。


使性日漓。


乃失其本始。


以至于毒害其生。


欲求免焉。


唯在于復。


克己復禮。


以成其性。


始全其生。


故在小畜初二爻。


皆取復之義。


言不復。


則不能成其育也。


果以育而逞欲。


以畜而徇物。


物欲反戕其生。


更何貴于畜育乎。


故本于復以還于始。


克己復禮。


乃反畜為履。


履者禮也。


無履則無以立。


無以自復。


雖畜物自豐。


徒為殺身之備。


雖充育自足。


徒為毒生之謀。


象有齒以焚其身。


人懷寶而干于罪。


是徒畜而無復。


徒知有育而不知有生。


徒知有身而不知有性。


一往而不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7#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1:3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總釋象例-69


一去而不返。


淪為禽獸。


胥成盜賊。


害己而損人。


悖天而殺物。


雖日事乎畜。


適自伐其軀。


自戕其性而已。


此聖人所為懼。


而特戒之于爻辭。


以復為道。


以履為歸。


能如是。


方能成其所育。


方不悖夫畜育之用。


蓋仍貴陽而賤陰。


先性而後物。


平情以制欲。


格物以致知。


然後人己同生。


物我並育。


而畜之為義至矣。


此初二爻之辭。


必取復以立其則。


固不獨卦象之常變。


所必如是。


即天人性情之始終。


亦莫外乎是也。


此中精蘊。


讀者識之。


履卦兌下乾上宣聖講義履卦為文明之象。


教化之成也。


有天地而人類生焉。


有人民而生息見焉。


有生息而秩序著焉。


有秩序。


而生成安和之德昭焉。


化育繁衍之道彰焉。


是故履者。


定其秩序。


而安其生。


發揚道德而和其類者也。


其名履。


其實禮也。


其卦有指。


其辭有加。


而意有專。


用有定。


為生生之序。


人物之大防也。


傳曰。


履德之基也。


履和而至。


履以和行。


可見履之為道大矣哉。


夫履卦乃小畜之反。


上天下澤。


一陰五陽。


而其對則夬。


其匹則謙。


其逆則剝。


其應則復豫也。


蓋履上乾下兌。


兌以承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8#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1:5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總釋象例-70


陽以育陰。


因和而成德。


因剛而行己。


以說言為貌。


以不息為道。


天尊而下就。


陽眾而內涵。


不似小畜之志于求物。


卻能鑒于外物。


以反于性道。


此中和之德。


而其成則位育之功。


故為人類準衡。


世道模楷。


而人事一切由之以定其位。


依之以安其行。


此志之所一。


德之所齊。


道之所以大也。


履卦卦象。


以乾合兌。


上為純陽。


下為少陰。


兌。


少女也。


少陰從陽。


少女從父。


生育之愛。


出乎天性。


綏和之情。


成乎至德。


雖五陽一陰。


外剛內澤。


而能從順不違。


克己自守。


故謂之履。


言有所處也。


動則有行。


靜則有立。


進則有序。


退則有位。


此人道之所定。


而萬類之所安也。


故曰履。


如足踐地。


而不虞傾陷焉。


自來天地生物成物。


垂象如日月。


成形如山川。


動如飛走之屬。


靜如木石之類。


運行如歲時寒暑。


往復如日月風雲。


大者至于乾坤。


小者等于毫末。


莫不有其定序。


止其定所。


行其定方。


環其定軌。


則所謂履也。


無履則亂。


故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道並行而不相悖。


並生並存。


並化並變。


而無失其時。


無乖其位者。


履之道也。


而聖人則焉。


設卦以象之。


稱辭以名之。


推其動靜云為。


以志其安危利害。


莫不由履以致之。


濟之。


一之。


是謂之禮。


故履者禮也。


禮始于人。


履成于天。


禮見于物。


履寓于道。


禮歸于一切。


履定于自然。


故有易即有履。


天地定位。


履也。


山澤通氣。


履也。


凡各卦之推盪。


各爻之往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9#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2:1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總釋象例-71


無一非履。


而以乾兌獨揭其義焉。


天尊居高。


澤小在下。


反映于夬。


旁通于謙。


而與小畜相反相成。


此卦象之所由生也。


傳曰。


履者處也。


與小畜之稱寡相應。


寡則難止。


處則有定。


而畜者求其定。


如人之富有。


必求其安全也。


果富而不安。


有而不全。


則生又奚樂。


成又奚為。


履者成乎畜也。


由畜而得履。


由履而克畜。


往復之用。


恰如其志。


故君子富必有教。


富而好禮。


欲保其富也。


多財而不驕夸。


多物而不恣肆。


則長享其業。


大成其德。


而天下歸仁。


萬民咸服。


此卦之以兌居下言其下之悅服也。


夫履上乾。


乾乃君象也。


居高而臨下。


本剛健以生成萬物。


比之天帝為生化主宰。


人物所崇仰者也。


而其下兌卦。


說言以稱頌其上。


順柔以和悅其主。


如少女之承歡膝下。


柔色怡聲。


以得親歡。


則生者得其育。


化者得其和。


栽者培之。


聚者教之。


以懷柔遠近。


親睦老幼。


此慈孝之德。


仁愛之施也。


故于人道。


為父慈子孝。


而寓其意于禮。


禮始于孝。


本于尊敬。


行于祭祀。


而成于教化。


致功于治平。


此一卦所包。


蓋自脩齊以遠于治平。


無不由此推之也。


禮有三百三千。


而首于孝弟。


為返本復始之道也。


故祭祀尚焉。


敬天事親。


皆報本也。


而履卦自小畜變。


生而得養。


居而得安。


行而得所。


化育得時。


物力得足。


莫非天所予者。


安得不有報乎。


故禮貴往來。


崇德報功。


不愆于儀。


溯原敦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0#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2:2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總釋象例-72


不忝所生。


皆所以行履之道也。


故履者。


道之所行。


德之所成。


教之所立。


治之所明。


由前言之。


所以報恩。


由後言之。


所以培本。


由內言之。


為親親。


由外言之。


為仁民。


而一歸于禮。


此中庸所謂親親之殺。


尊賢之等。


禮所生也。


尊賢即仁民之意。


仁民由普?言。


尊賢由推重言。


而尊賢固為仁民也。


仁義本同出也。


仁以為體。


義以為用。


禮重用。


故言義。


易所謂利貞之德也。


而適以成其元亨。


蓋易由用反本。


由坤以歸于乾。


示用之必有所成。


而生之必有所育。


育而後成其生。


是履之卦為乾兌。


而其用則取坤艮。


故以利貞為德。


而彖辭則稱其亨也。


有國天下者。


必求其亨。


而不始于貞不可也。


故治平必自脩齊始。


而成人成物。


必自成己始也。


履者禮也。


以誠為本。


以敬為基。


而仁愛為之幹。


孝弟為之先。


而卒成教與政。


民之化于德。


行于道。


各得其所。


以全其生。


而共安其序。


樂其育。


此履之為天下履。


無一不足踐而躬行之也。


有履以處。


有禮以安以一。


則小畜得其畜。


而聖人政教得其成矣。


此下悅而上尊。


內和而外健。


施之四海而同順。


垂之千古而同服。


禮之為用。


大矣至矣。


學者可不重視之乎。


宏教附注履卦最奇。


以乾而能俯從兌。


以上而能卑以自牧。


故為奇。


蓋中國文明。


全在禮治。


禮以天子始。


無不納于規矩方圓之中。


尊卑皆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1#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2:4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總釋象例-73


而尊者更自卑以率下。


故象取乾剛居上。


而隨兌以降心也。


陽主升。


而此獨用其降。


蓋以得民悅服耳。


若升而不降。


則成亢龍。


貴而無位。


高而無民。


將何以自存乎。


故聖人制易。


陽以陰用。


剛以柔行。


不許其過。


而使之中和。


此道之大用。


亦儒道之主旨也。


觀履卦更可證明矣。


又曰。


履為人類立身處世之本。


及政教治人安民之基。


一部禮經全由此出。


即中國古代文化。


易教治平脩齊工夫。


莫不始于此卦。


故講時宜詳細推繹。


以求古聖立卦設辭深心。


與夫易教包蓋政教微義。


履卦所得名。


以柔履剛。


如人之踐履也。


蓋以乾兌合。


一陰居中。


而能聯諸陽。


陽以從陰。


陰以接陽。


比之在上。


而能俯就于下。


居尊。


而能抑勢自卑。


此以名分所為。


而克見其德。


脩養所成。


而克行其志。


不以富貴驕人。


不以貧賤喪志。


則不平者能平。


不均者能均。


闕者補之。


乏者益之。


多者截之。


過者約之。


以齊于中。


而底于和。


故名履。


言示人有所履也。


雖尊榮而不危。


卑陋而不辱。


屈而得伸。


上而可下。


以定于其分。


而安于所生。


以一其紛。


整其亂。


而使之不乖不悖。


不逆不離。


以成其道。


而厚其德。


此聖人治平之所取義。


而禮樂之所仿興也。


履字上尸下復。


尸者。


明身所止也。


古文與?或厂相通用。


皆示為人物所安處之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2#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3:0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總釋象例-74


而心志骸體之所休息。


群類動靜之所依栖。


而不犯于外患。


不逢于時?。


故如屋廬屨屐之類。


多取象焉。


而履則又為踐踏之用。


復者返也。


行而自歸曰復。


言人之行遠而不忘其本始。


往而來歸。


去而仍返。


則不失其宗。


不離其原。


循環往復。


以合于天地之道。


故曰復。


如復卦。


七日來復。


乃天道也。


而人之行。


則為復始。


克已復禮。


以至于仁。


則脩養之事也。


人之所以生存者。


不離于道。


則所履者。


以道為本。


復始復禮皆復道也。


小畜所謂復自道也。


復字從彳。


亦行行之意。


易之言人道也有四行。


即道神德行是也。


傳曰顯道神德行。


明易之所以示其旨。


而教人有所遵也。


行者。


一切事物之動定也。


而履賅之。


由其成言。


曰德。


由其始言。


曰行。


二者精粗之別也。


故復字。


從行與德之半賅其始終也。


人之足所踐者。


即身所止。


步所行者。


即心所至。


履者。


人之所以行止動定也。


故統名曰人道。


而聖人著之為禮制焉。


夫履以乾合兌。


兌為缺。


乾則充。


故履為補闕之象。


而其錯為夬。


夬亦缺也。


夬之上下。


恰與履異位。


故在夬之不足。


在履則足矣。


履之反為小畜。


小畜之陰爻位在四爻。


恰與履異地。


小畜之求富。


在履則不求矣。


蓋履為全人之生。


足人之需。


而不得過其分。


其已有者。


使長保之。


其未得者。


使自足之。


不貪于外物以安其心。


不苟于所求以清其志。


是以富貴得之而安和。


貧賤得之而樂育。


以成其道。


益其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3#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3:1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總釋象例-75


是以為人所履而無歉也。


天之生斯人也。


恆不能齊。


或富或貧。


或貴或賤。


或夭或壽。


或逸或勞。


此情也。


非人力所能一之。


而有履以使之一。


則聖人因天道而立人道。


以不齊齊之。


不足足之。


故取象于兌。


而調其志于乾。


蓋以兌之缺為守。


以乾之充為用。


而自安于不足。


以齎其志于光明中正。


而無所憾。


此履之所以為禮之源。


而天下皆定于一也。


以履中爻象離。


離為後天乾之代位。


故有光明之義。


且中爻。


人爻也。


小畜履之變異。


皆屬之此人爻。


皆為人事所移易變化者。


故因畜之變而為履。


即因人之欲而制禮。


禮立而情欲有所止。


富貴貧賤。


皆由禮以定之。


富不侮貧。


貧不妒富。


貴不狎賤。


賤不怨貴。


皆得其和。


而成大同之治。


此禮之大效。


亦應乎中正光明者也。


大有同人。


皆取乾離之象。


故大同為治之極則。


而其始莫不由禮。


即履之所肇也。


禮必有節。


節以坎合兌。


亦同于履。


唯履著其大。


節明其細。


履通于天。


故從乾。


節限于物。


故從坎。


而皆本兌之不足與自悅之義焉。


故貧而樂。


富而好禮。


卑而不屈。


尊而自下。


皆平治之則。


大同之風。


此古聖立人道。


必假于禮。


禮則理矣。


有條而不紊謂之理。


有條者不齊。


而不紊。


則齊矣。


故禮者齊以不齊。


一以不一。


足其不足。


平其不平。


均其不均。


而致之中和者也。


皆本于履之象焉。


履之為用。


本乎小畜之志。


而應其變。


以濟其窮。


故為人道必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4#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3:3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總釋象例-76


世治極則。


不可一時無之。


蓋小畜為求物力之充。


財用之裕。


以遂其人生之欲。


供其揮霍之費。


輒進取無厭。


貪求不足。


因利而成害。


為物而喪志。


因生而趨殺。


為情而悖性。


此天下之至慘。


而人類之巨禍也。


故必有以救之。


挽回其波流。


樹立其隄防。


使全其生成。


而無棄于天。


自戕其性。


以時率其道。


克養其德。


明人生之所貴。


而不過于物。


知世道之所宜。


而不害于人。


則順其變以立其規。


推其極。


以期其所至。


使生者得其養。


有者得其安。


乏者得其足。


無者得其平。


此聖人制利用阜生之道。


而一歸于禮也。


禮以濟其窮。


而不失其用。


故不徒為生。


而生自全。


不徒為欲而欲自適。


明利于義。


定志于道。


用物以仁。


養身以德。


則雖閱盜窟而無仇。


居匪巢而無損。


譬之與虎狼處。


不遭其毒。


偕鯨鱷遊。


不攖其怒也。


為能以禮自衛。


則人不攻。


以禮敬人。


則物無怨。


雖居高不危。


居下不辱。


時得其所。


永保其樂。


此禮之以敬為外。


以誠為內。


自卑而尊人。


自反而恕物。


故禮者。


恭敬之所將。


而和平之所本也。


兌說而應乾剛也。


澤順而合天健也。


內恭外敬。


上謙下和。


相濟其美。


共成其德。


此履之用。


在有分而能和。


有等而能一。


有位而能自牧。


有守而能自信。


故道通于天。


德麗于物。


神昭于一切。


而行達乎無窮也。


說者謂禮為專制。


分為階級而非笑古人。


訾訐聖教者。


非愚則狂。


蓋未明人生本源。


天道定序。


徒逞己欲以利自私。


慕物好以貪自殺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5#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3:4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彖-77


惡足以言易哉。


夫易之制。


正為救弊而存其善。


去爭而求其和耳。


故禮者自制。


非制人也。


分者自守。


非責人也。


唯自制。


人亦無懟。


故能制人唯自守。


人亦無侵。


故能責人共守。


此其效也。


非初旨也。


後人但知立法明刑。


乃以制人責人為旨。


而忘己之宜制宜守。


是正悖易教。


非聖人作禮明分之意矣。


故治亂異焉。


厚薄殊焉。


夷考其得失。


究孰為之哉。


毋亦人事自移易之而變遷之耳。


讀者于此。


務三致意焉。


履虎尾。


不咥人。


亨。


宣聖講義此全卦彖辭也。


文意深遠。


取譬精審。


寓義弘闊。


驟讀之。


多不達。


必極深研幾。


迴環窮究。


方知立辭原旨。


命語精奇。


蓋易卦彖辭。


概括全卦大義。


而明其用。


履卦大用。


已如前述。


其辭之取喻。


則示用之不易。


而功之莫擬也。


要知古聖深慮窮思。


求所以全人生。


安人居。


順乎天。


成乎道。


而永遠和平。


化育無盡。


乃取象于履。


而定為禮教。


以禮制情欲。


而充其育。


保福利。


而適于中和。


則非為一人一時之謀也。


而履之象。


為小畜之反。


因反以成畜。


是聖人因情以制情。


因欲以節欲。


妙用之至。


通于一切。


故禮教為人道之本。


賅仁義而立其度。


合道德而樹其規。


以之安定斯民。


樂育天下。


實為不易之道。


故禮教成而野性化。


仇怨消。


爭殺止矣。


此彖辭比之履虎尾焉。


虎性難馴。


履其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6#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4:0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彖辭-78


而不扼其吭。


持其爪。


則其仇殺之心。


將何以止之乎。


而今日不咥人者。


是必有道矣。


夫人之情欲。


奔突肆恣。


有甚于虎。


虎之惡。


以其殘暴不仁。


人之情欲所役。


恆過于虎。


為其徒利己而不檢。


徒逐物而無厭。


故殺人以逞。


傷人以爭。


虎雖惡。


止于殺傷他類。


未仇其種。


人則與人仇。


是過于虎。


以虎喻者。


虎輕言之。


而世之殘暴不仁。


人盡知為虎。


故取之為譬耳。


履虎尾而不遭其咥。


是其人必有自全之道。


能化其野性。


而諒人之行也。


故亨。


言其化而通之也。


亨為大為明。


以人雖有履尾之行。


原無害虎之意。


此誠所感。


敬所接。


忠信所孚。


能化所難化。


通所不通。


故為亨。


以己之光明正大也。


就卦象言。


上乾下兌。


乾剛而兌澤。


錯對為艮巽。


有虎尾之象。


乾為健。


而兌說之。


有履虎尾之象。


六爻五陽一陰。


三爻為陰以馴陽。


柔以履剛。


故曰履虎尾。


明其險而不危。


惡而不凶。


在用為俯從。


在德為將順。


非等類而能和。


非誘脅而能悅。


和悅以應。


剛健以從。


如父撫少女。


主惜子民。


故尊而卑。


上而俯。


此以不咥人而亨也。


彖曰。


履。


柔履剛也。


說而應乎乾。


是以履虎尾不咥人。


亨剛中正。


履帝位而不疚。


光明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


明指卦用也。


其最要者。


以亨剛中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7#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4: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象辭-79


不疚光明數句。


為履之所以成德也。


說以應乾。


而不失其序。


如少女雖得愛憐。


不恃寵而驕。


如人主雖居尊位。


不挾貴而暴。


尊卑分定。


而情能和融。


彊弱勢殊。


而志無乖閡。


蓋有以齊其不齊。


一其不一。


由相異而調之。


本不同而化之。


格于無形。


感于無聲。


故不疚于心。


而底于光明。


亨剛中正。


不招怨尤。


尊卑彊弱。


互用諧協。


此道之極則。


萬物所以並生並育也。


故聖人鑒之而制禮焉。


禮以和為貴。


分定則和。


分失則亂。


禮者能安亂而致和也。


遏其貪恣。


警其癡頑。


化其暴野。


養其情性。


以復其初。


以全其生。


此由兌之用以達乾之體也。


故履字從復。


言下復而上達也。


即由履以返成其畜之意。


雖抑制人欲。


勉克人情。


而不犯人。


不害物。


為其先自制自克也。


故人無怨尤。


此辭所謂不疚光明也。


象曰。


上天下澤。


履。


君子以辨上下。


定民志。


宣聖講義此申釋卦象之義。


由天道以及人道。


明禮制之所由起也。


夫人道之本于禮制。


自有易而始定。


溯其起源。


則卦象既畫。


體用已賅。


雖無三千三百之條。


而履之上天下澤之序。


固已昭然。


人民心志。


因之而定。


國家秩序。


以之而安。


是以禮成治。


實為古聖先王不易之旨。


蓋自伏羲以降。


世代日益文明。


風化日益醇厚者。


禮治之功也。


故象辭稱君子以實之。


謂先王所仿。


而後人所循。


莫非履之用。


此禮之包舉人道之全。


而其成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8#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4:4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象辭-80


早著于三代之上。


唐虞盛世。


上下和睦。


農軒古風。


人民熙攘。


其所由來。


厥在乎禮。


禮定而人道以立。


禮行而人類以安。


禮成而人生以全。


此文明之興。


教化之大。


治功之隆。


莫不由禮。


而莫非仿于履也。


且履之為禮。


乃聖人因象制用。


本天以為人宜。


固鑒于時之所需。


地之所適。


生生之所在。


而自然推遷之所至者。


故上天下澤。


天之分也。


雖彊者不可奪。


智者不可移。


決不得謂天居下而澤居上也。


唯分固定。


而情宜和。


故辨上下者。


即以通上下之情。


定民志者。


即以達平均之道也。


說者知其一。


而忘其二。


遂疑為專制。


為愚民。


是誣先王。


且不明天道也。


未有無禮而能和安者。


未有和安而不由禮者。


故辨上下者。


求其齊。


定民志者。


求其一。


而屈尊就卑。


截長補短。


正為禮之本旨。


蓋即履之以兌說而應乾剛。


中正不失其位。


光明不疚于心。


乃能躋天下于太平。


納人類于大同也。


故在易。


履之下為泰。


明其效也。


宗主附注履卦以履得名。


如人之所踐履。


言而有信也。


今人言踐約曰履約。


即此義也。


蓋必有信約而循行之也。


故為人道之本。


論語曰。


民無信不立。


易之四德。


貞以立信。


而稱幹事。


言能信。


始能任事也。


故履者。


理也。


禮也。


在德曰禮。


在行曰理。


二者一也。


理出于道。


禮成于忠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9#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5:0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象辭-81


故履卦所象。


必以道德為本。


而推之以治理一切事物也。


不獨人類所需。


凡天地間事物。


莫不有分。


分定。


即履之所用。


越分則忘履。


雖凶惡者。


分以制之。


不為害。


若非分。


則不可究詰。


故情欲足以殺人。


怨毒足以滅種。


非分之所為。


足以貽害無窮。


此君子貴有履也。


履以制情而平怨。


遏欲而解毒。


則在乎立分以定其志。


本于禮與理。


不問其孰彊弱也。


故一切事物。


皆得其平。


以遂其生。


以保其類。


此世界之所以繁榮無盡也。


大哉履乎。


克成其畜者。


唯此是賴。


此所謂相反相成者也。


又曰吾國文明。


發源自古。


易其綜冊也。


凡諸子百家。


教學論議。


莫不宗之。


蓋人文仿于天文。


易之卦爻。


亦人亦天。


合而觀之。


為造化具體。


分而析之。


為人生日用。


故以言理數。


則窮天地幽明。


以言事物。


則包巨細遠近。


而立之以極。


折之以中。


中一不變。


以應萬象。


設卦以統御之。


分爻以離合之。


而莫不歸于一陰一陽。


以見其體用變化。


所謂一正一反是也。


正必有反。


反必有正。


而終同于一。


故善惡皆止于道。


性情皆成于德。


此中和之教所由立也。


中則無物可執。


而永守不失。


和則無物可分。


而有條不紊。


蓋和之用見于禮。


中之體建于天。


天以仁為體。


禮以誠為則。


二者合為仁智。


成為修齊治平。


內之為止至善。


外之為明明德。


雖萬行千條。


而一以貫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0#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5: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象辭-82


此固歷聖相承之教。


不問其為道為儒也。


故易之大用。


純在此一正一反而相成。


如小畜與履。


其明例也。


二卦本有正反之異。


合之則為人道之全體。


利以和義。


富以行仁。


教則成其富庶。


禮則保其生育。


非相悖也。


實息息相依。


少一則不全。


不全則人生苦矣。


故正反相濟。


為易之大用。


亦天地一切之大經大法也。


讀者于此。


要細細體會之爾。


聖人觀于履卦以制禮。


明辨上下以定民志。


其義已見前矣。


而最宜審察者。


則自來儒者所述之治道。


與夫人民所習之教學。


莫非始于此。


終于此。


蓋大學所述。


中庸所論。


皆本堯舜一脈之傳。


為三代制度之準。


師弟千載所衍。


為人生修習之基。


實由履象推演而來。


易教規模所定。


故在大學首明明德。


而終于止至善。


中庸首性道教。


而終于中和位育。


一以貫之。


即上天下澤履一節象辭之義也。


何以言之。


上天者。


溯其尊。


追其本。


下澤者。


明其用。


致其功。


而上尊以和。


下悅以敬。


尊則不瀆。


和則無怨。


悅則誠服。


敬則可久。


尊和以安。


悅敬以大。


安則無亂。


大則得眾。


而上安則下懷。


下利則上保。


君居尊位。


而民樂生。


民愛其上。


而君親眾。


此大學明德。


親親。


新民之旨。


中庸中和位育之功也。


且上天而不亢。


下澤而不流。


上下以濟。


和悅以生。


如水火既濟。


天火同人。


而化為中孚之象。


即大學之止至善。


中庸之率性脩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1:40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