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7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正傳 卷七 痘疹 論143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 14:5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正傳 卷七 痘疹 論1434

 

痘疹論 《內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夫小兒痘疹之證,最為酷疾,不日之間,死生反掌。

 

蓋因胎毒藏於命門,遇歲火太過,熱毒流行之年,則痘毒因之而發作矣。

 

一發則出於心肝脾肺四臟而腎無留邪者,為吉。

 

若初發便作腰痛,見點則紫黑者多死,蓋毒瓦斯留於腎間而不發越故耳。

 

錢氏雖有百祥丸大下之法,然活者十無一二。

 

大抵痘瘡之法,多歸重於脾肺二經,蓋脾主肌肉,而肺主皮毛,故遍身為之斑斕也。

 

其為證也,宜發越不宜鬱滯,宜紅活凸綻,不宜紫黑陷伏。

 

瘡出之後,醫者當察色詳證,以辨表裡虛實用藥。

 

其吐瀉不能食為裡虛,不吐瀉能食為裡實,灰白色陷頂多汗為表虛,紅活凸綻無汗為表實,又諸痛為實,諸癢為虛,外快內痛為內實外虛,外痛內快為內虛外實。

 

裡實而補,則結癰毒;表實而復用實表之藥,則潰爛不結痂也。

 

如表虛者,瘡易出而難靨;表實者,瘡難出而易收;裡實,則出快而輕;裡虛,則發遲而重;表實裡虛,則陷伏倒靨;裡實表虛,則發慢收遲。

 

治之之法,三日以前未見紅點,必用升麻湯、參蘇飲之類以發其表,務令微汗為度。

 

若未汗,如表猶未解,雖略見紅點隱約於肌肉間,而升散開發之劑尚未可除。

 

凡見出遲發慢者,根窠欠紅冷者,便當憂慮調攝,切勿袖手待斃。

 

夫古人用藥,寒熱迥別,主意不同。

 

醫者再宜臆度寒暄,推詳運氣而治。

 

如陳文中之木香散、異功散,用丁、附、薑、桂等峻熱之藥,而與內經病機不合,丹溪特發揮其誤,亦有用得其當者,屢獲捷效。

 

若劉河間、張子和輩,悉用芩、連、大黃等寒涼之劑,丹溪亦曰酒炒芩、連各解痘毒,依法用之而獲安者,亦不少也。

 

今之醫者往往不同,依陳氏而行者多用熱藥,宗劉張而治者多用涼劑,是故不偏於熱則偏於寒,此刻舟求劍之道也。

 

愚按《內經》有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

 

又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

 

陳氏用從治之法,權也;劉張用正治之法,常也。

 

然皆不外乎參、朮、 、草、芎、歸、茯苓、芍藥等補氣血藥為主治焉,亦當看時令寒熱,緩急施治,固不可執一見也。

 

楊氏曰:痘瘡發於肌肉,陽明胃氣主之,脾土一溫,胃氣隨暢,決無陷伏之患。

 

湯氏曰:如庖人籠蒸之法,但欲其松耳。

 

滄洲翁呂復,折衷眾說,著方立論適中,用藥寒熱攻補,斟酌時宜,未嘗執一治也,學人能遵守其法而行之,庶無一偏之患矣。

 

引用: 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86%AB%E5%AD%B8%E6%AD%A3%E5%82%B3/9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2:32 , Processed in 1.1024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