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熱病、Q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24-11-30 20:3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熱病、Q熱


伯內特氏考克斯氏體(Coxiella burnetii) 引起的急性、自限性、系統性立克次體性傳染病。


Q熱是貝氏考克斯菌(Coxiella burnetii)所引起之人畜共通(zoonosis)傳染性疾病。


人類感染後,因感染程度之差異,在病程及嚴重性上差距極大,甚至為無症狀感染。


受感染後的潛伏期自10至40天不等,平均為1至3週。


臨床症狀通常有畏寒、發熱,其他病徵還有後腦頭痛、虛弱、身體不適、盜汗,並有肌肉酸痛(主要為腰肌和腓腸肌痛)、眶後痛及關節痛或肺炎。


胸部X光可見肺下葉有節段性及大葉性陰影,肺門、支氣管周圍紋理變粗和浸潤等。


肺炎病變在病程的第10至14天最明顯,之後會逐漸消退,但有時會併發胸膜炎。


臨床上也有急性心囊炎和急性或慢性肉芽腫肝炎的報告。


部分病人可發生肝功能異常,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黃疸、肝臟腫大及壓痛等症狀。


少數病人可發生心內膜炎、心肌炎、關節炎、腦膜腦炎及震顫性麻痺等。


先天性心瓣膜缺損或者心瓣膜缺損修補者,會發生心內膜炎,且病情常延續超過一個月甚至數年,最後造成重發性的系統性感染。


大多數Q熱的病人,其病情會在2週內痊癒,且病後常可產生持久免疫力。


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C.burnetii的型態呈多形性,可為球桿狀、桿狀、球狀等,大小約為寬0.2至0.4微米、長0.4至1.0微米,細菌染色呈革蘭氏染色陰性,且吉耶姆薩氏染色呈藍色。


貝氏考克斯菌(C.burnetii)具內孢子樣之結構,對外界抵抗力強,能耐熱及乾燥,對一般消毒劑也有抗性。


C.burnetii的抗原有相的變異,在人、動物及壁蝨體內新分離的貝氏考克斯菌具有I相抗原,毒力較強。


經雞胚卵黃囊連續繼代後,抗原會變異為II相抗原,毒力也會減弱。


熱病、Q|醫學辭典-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https://www.kingnet.com.tw/diagnose/single?dicId=1750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 16:5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