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滿洲】 滿洲,我國東北地區之部族名,其先世事蹟見於國史者,可謂由來久矣。
周代之息慎、肅慎,秦漢以後之扶餘、勿吉、靺鞨、女真、女直等等,皆此方部族之舊名。
自清人代明有國之後,滿洲實又可視為東北諸民族之綜合體也。
滿洲一詞,前史未見,明末女真一部,始以之自號。
據滿洲源流考一書中清高宗之解釋云:清初西藏獻丹書,皆稱「曼珠師利大皇帝」,曼珠師利一作曼殊室利,珠殊音同,師室一音,而曼珠本佛號,華言妙吉祥也,滿洲鴻號肇稱,實本諸此。
同書又謂古肅慎為珠申之轉音,而舊稱滿洲所屬曰珠申。
誠為傅斯年先生所云:清高宗對滿洲之解說,「一謂肅慎之音轉,一謂番僧之贈號。」
「同在一書,而有二說,同在一人,而有二說,足明此號之源,清盛時本無定論。」
又在大清朝創建前夕,清太宗降諭稱:「蒙古諸貝子,自棄蒙古之語,名號俱學喇嘛,卒致國運衰微」,「嗣後我國官名及城邑名,俱當易以滿語」,可見滿洲一名,實非源於西藏佛號。
又有釋滿洲為族內尊稱及建州轉音者,然亦皆於史無據之推測也。
明代遼東,女真部族林立,為渾河、董鄂、訥殷、烏拉等等,皆因居地河川而得名;
遼金之世,諸部亦各以居地為姓氏,據此可知此方人種向有此種習俗。
滿洲既為當時女真之一部,稱號當亦有得自居地河川之可能也。
(陳捷先)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