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敗毒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6 05:5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6 06:38 編輯

醫學百科●敗毒散

 

拼音

 

bàidúsǎn

 

中藥部頒標準拼音名BaiduSan標準編號WS3-B-1757-94處方黨參100g    茯苓100g    枳殼100g    甘草50g    川芎100g    羌活100g    獨活100g    柴胡100g    前胡100g    桔梗100g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粗粉,過篩,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褐色的粉末;

 

氣香,味苦、微甘。

 

鑒別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

 

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外果皮細胞多角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側面外皮角質層,表皮層以下的幾列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

 

草酸鈣晶體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呈類圓形或類晶狀。

 

石細胞幾無色,單個或數個成群或與木栓細胞相連結,呈多角形、類斜方形或短棱形,大多一端或一邊尖突,長120μm壁厚6~10μm,木化、紋孔稀疏,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內含棕色物。

 

木栓細胞無色或棕色,表面觀呈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14~54μm壁稍厚,略波狀彎曲、木化,有的胞腔含棕色物,橫斷面呈類長方形,木組織間可見落皮層。

 

檢查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0頁)。

 

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表,散風祛濕。

 

用于傷寒溫病,憎寒壯熱,項強頭痛,四肢酸痛,噤口痢疾,無汗鼻塞,咳嗽有痰。

 

用法與用量另加生姜、薄荷少許燉,取湯服。

 

一次6~9g,一日1~2次。

 

注意忌生冷油膩食物。

 

規格每袋裝9g貯藏密閉,防潮。

 

《痘麻紺珠》卷十六方名敗毒散組成人參、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甘草、川芎、獨活、桔梗、枳殼、陳皮。

 

功效解毒。

 

主治痘瘡邪盛,紅點未見之前熱甚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為引。

 

《回春》卷七方名敗毒散組成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茯苓(去皮)、桔梗(去蘆)、川芎、枳殼(去瓤,炒)、天麻、全蝎(去毒)、僵蠶(炒)、白附子(煨)、地骨皮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急驚風初起,發熱,手足搐搦,上宮天吊,角弓反張,并一切感冒風寒,頭疼發熱,咳嗽喘息,鼻塞聲重,及瘡疹欲出發搐。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制備方法上銼1劑。

 

《攝生眾妙方》卷八方名敗毒散組成黃柏1兩,黃連1兩,川烏2錢。

 

主治疔瘡走動者。

 

用法用量用冷水調成膏,攤在腫處,頻以水潤之,其腫自消。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博濟》卷三方名敗毒散組成槐花(炒)、白礬(燒及8分許,存性)各等分(是生時秤)。

 

主治脾毒下血,臟腑疼痛,頻往圊廁,后重里結。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烏梅1個,水1盞,煎6分,去滓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末。

 

《片玉心書》卷五方名敗毒散組成荊芥、防風、連翹、枳殼、升麻、薄荷葉、羌活、獨活、桔梗、干葛、木通、金銀花、黃芩、川芎、甘草、山梔子。

 

主治遍身瘡疥,因淋洗涂搽,逼毒歸內而腹脹輕者。

 

用法用量上腫,加蔥3莖;

 

下腫;

 

加燈心1握、生姜3片為引,水煎服。

 

《衛生總微》卷八方名敗毒散組成白芍藥1分,甘草(炙)1分,雄黃(醋煮,水飛)1分。

 

主治小兒瘡疹熱盛,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錢,蜜水調下,不拘時候。

 

制備方法上為末。

 

《宣明論》卷十五方名敗毒散組成大黃、黃藥子、紫河車、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主治男子往來寒熱,婦人產后骨蒸血暈。

 

用法用量每服1錢,如發熱,冷水送下;

 

如發寒,煎生姜、瓜蔞湯同調下。

 

制備方法上為末。

 

《痘科辨要》卷十方名敗毒散組成前胡、柴胡、獨活、天麻、地骨皮、薄荷、甘草。

 

主治痘初發,在疑似之間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外科真詮》卷上方名敗毒散組成防風1錢,前胡1錢,元參2錢,公英5錢,生地3錢,銀花2錢,甲珠1片,赤芍1錢5分,連翹1錢,甘草7分。

 

主治疔瘡。

 

用法用量野菊根5錢為引。

 

無菊根,用烏桕根白皮亦可。

 

二者俱無,宜用菊花2錢代之。

 

加減便實,加大黃2錢。

 

《治疹全書》卷上方名敗毒散組成麻黃、桔梗、前胡、柴胡、羌活、防風、荊芥、薄荷、天麻、枳殼、川芎、骨皮、蔥白。

 

主治疹不起。

 

《慈航集》卷下方名敗毒散組成桔梗3錢,生甘草1錢5分,白僵蠶3錢(炒),羌活1錢5分,牛蒡子3錢(研),薄荷8分,片姜黃2錢,蟬蛻2錢,焦楂3錢,枳殼1錢5分(炒),荊芥1錢5分,防風1錢5分。

 

主治熱毒積于陽明,風寒客于肌表,蝦蟆瘟初起,兩腮腫硬,惡寒,耳底抽痛。

 

用法用量加煨姜2片,連須蔥頭3個,水煎服。

 

小兒半服。

 

初病1服,蓋暖出汗,即松其半,再1服,去其8分。

 

加減大便結燥,加制軍3錢,去羌活。

 

《醫統》卷九十一方名敗毒散組成人參、桔梗、甘草、柴胡、荊芥、防風、陳皮各等分、牛蒡子加倍。

 

主治痘瘡壯熱,已出未快,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4分,去滓,食后溫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衛濟寶書》卷下方名敗毒散組成麻黃1兩1分(去節),白術1兩,蒼術1兩,荊芥1兩,甘草3分(炙),大黃半兩,薄荷(生花者)1分,黃芩半兩。

 

功效去毒濁。

 

主治癰疽已破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蔥白3寸,煎至8分,不拘時候。

 

制備方法上為末。

 

《種痘新書》卷十二方名敗毒散組成升麻6分,干葛5分,川芎4分,羌活4分,防風4分,荊芥4分,前胡8分,薄荷5分,桔梗5分,枳殼5分,牛蒡8分,蟬蛻3分,山楂6分,甘草3分,地骨皮7分(一方去干葛,加紫草)。

 

主治痘初發,壯熱毒盛。

 

用法用量蔥、生姜為引,水煎,熱服。

 

加減熱甚者,加柴胡、木通、連翹;

 

夏加香藿;

 

冬加麻黃;

 

瀉,加豬苓、澤瀉。

 

《外科啟玄》卷十二方名敗毒散別名敗毒散瘰湯組成人參、當歸、厚樸(姜制,炒)、桔梗、白芷、肉桂、防風、黃耆、粉草各等分。

 

主治四種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酒各半煎服。

 

附注敗毒散瘰湯(《洞天奧旨》卷十五)。

 

《明醫指掌》卷六方名敗毒散組成羌活1錢(去蘆),獨活1錢(去蘆),柴胡1錢(去毛),前胡1錢(去蘆),枳殼(炒)8分,茯苓8分(去皮),川芎7分,甘草5分(炙),桔梗8分(去蘆)。

 

主治臟毒協寒便血,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風痰及時疫,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赤眼口瘡,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痹毒痢,諸瘡斑疹。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鐘,煎1鐘服。

 

附注《醫方集解》有薄荷少許;

 

《疫疹一得》以蔥為引。

 

《綱目拾遺》卷九引《家寶方》方名敗毒散組成琉璃(陳年破損者)1個,楝樹子4兩,舊發網巾1頂,鳳凰衣49個,三七1錢,敗龜版(炙)5個。

 

主治新久腫毒,癰疽,發背,疔瘡。

 

用法用量每服5分,槐樹子湯送下。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仙拈集》卷一方名敗毒散組成防風、荊芥、羌活、前胡、升麻、干葛、赤芍、桔梗、川芎、白芷、牛蒡子、甘草。

 

主治天行時疫,頭面腫大,咽喉不利,舌干口燥,憎寒壯熱,四時瘟疫。

 

用法用量加生姜、蔥,水煎,熱服。

 

出汗。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方名敗毒散組成石膏(煅)1兩,寒水石(煅)1兩,花粉5錢,白芷5錢,紫河車草3錢。

 

主治喉以上腫痛,頭大如斗,面合眼縫。

 

用法用量每服7錢,老酒服至醉為妙。

 

制備方法上為末。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名敗毒散組成桔梗、天花粉、干葛、川升麻、川芎、赤芍藥、獨活、柴胡、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丹毒初發,游走遍體,燥悶腹脹,啼哭。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加生姜2片,煎至6分,不拘時候服。

 

制備方法上銼。

 

《種痘新書》卷四方名敗毒散組成升麻4分,干葛4分,紫蘇4分,川芎4分,防風4分,荊芥4分,前胡6分,桔梗6分,枳殼6分,牛蒡2錢,連翹2錢,蟲退3分,山楂1錢,木香3分,白芷5分,地骨皮5分(又方去干葛,加紫草)。

 

功效解毒定痛。

 

主治痘瘡毒氣壅盛而腹痛者,其痛稍緩,有作有止,頻頻叫痛,在臍以下痛,或連腰而痛,面赤唇紫,手足不冷。

 

《萬氏家抄方》卷六方名敗毒散組成人參、枳殼、前胡、甘草、陳皮、川芎、薄荷、地骨皮、羌活、獨活、柴胡、升麻、麻黃、葛根、連翹、防風。

 

主治瘄疹大行時,發熱,咳嗽,氣急,在疑似之間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加減熱甚發厥,加膽星、葶藶、天麻、黃芩,化下抱龍丸。

 

《仁端錄》卷十四方名敗毒散組成蟬蛻、牛蒡、荊芥、桔梗、葛根、升麻、紫蘇、川芎、羌活、薄荷、前胡、枳殼、山楂、青皮、甘草。

 

主治心臟熱毒所發之夾膚疹,痘疹初出時,膚如湯沸,皰點鮮紅成片,現沒無定者。

 

《癥因脈治》卷四方名敗毒散組成人參、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陳皮、桔梗。

 

功效辛溫散表。

 

主治風寒濕痢,身痛,發熱,脈浮緊。

 

加減無汗,加防風;

 

胸滿,去人參,加枳殼。

 

《濟陽綱目》卷九十五方名敗毒散組成木鱉子1錢,山梔1錢,連翹1錢,當歸1錢,芍藥1錢,川芎1錢,甘草1錢,熟地黃1錢,防風1錢,金銀花1錢,荊芥1錢,陳皮1錢,枳殼1錢,全蝎1錢,穿山甲1錢,僵蠶1錢,蟬蛻1錢,皂角子1錢,樸消、蜈蚣1條(去頭腳),大黃3錢。

 

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少刻下瀉糞則效。

 

制備方法上銼。

 

《痘疹定論》卷四方名敗毒散組成生地黃1錢5分,丹皮7分,柴胡7分,桔梗8分,薄荷5分,連翹8分(去心),牛蒡子8分(炒,研),黃柏5分(蜜水炒),天花粉8分,黃芩7分(酒炒),黑參8分,赤芍5分,金銀花8分,甘草3分(生,去皮)。

 

功效清胃利咽。

 

主治疹后口臭、口瘡、唇爛,兼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引加煅石膏1錢,淡竹葉1錢,燈心50寸,同煎;

 

再用生犀角磨汁,和藥同服。

 

附注《麻科活人》有射干,赤芍,無白芍。

 

《眼科全書》卷四方名敗毒散組成大黃、荊芥、牛蒡子、蔓荊子、甘草。

 

主治積血年久,脾胃壅熱,瞼生風粟外障。

 

胞瞼風粟,如麻如米,甚如楊梅之狀,摩擦瞳仁,黑睛有翳,久久漸昏,流淚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用藥禁忌忌食動風、動血之物。

 

《嵩崖尊生》卷十方名敗毒散組成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茯苓、川芎、干葛、甘草、桔梗。

 

主治感冒聲啞,咳嗽。

 

引用:http://big5.wiki8.com/baidusan_4312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5:52 , Processed in 0.18750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